超九成受访者认为青年应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24-07-29 19:34

“我的内心深处有着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军人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奉献,对社会的守护。”今年刚刚从嘉兴南湖学院本科毕业的沈梦可,已经被浙江工业大学法律(法学)专业录取,她曾被一些媒体称为“00后女枪王”。高中毕业后,沈梦可选择参军入伍,2018年至2020年服役于陆军第71集团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后,受自己军旅经历影响,沈梦可尤其关注“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相关内容,她直观地感受到部队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明显增大。一方面,军人的学历水平整体提升;另一方面,部队愈发重视征兵宣传,为青年人疏通信息渠道,把军队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21份。调查结果显示,99.44%的受访者认为青年应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受访者普遍关注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回忆起自己入伍的契机与缘由,沈梦可坦言,之所以穿上军装、选择成为一名军人,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于军人的认同和尊重,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奉献一点力量。军旅生涯短短两年,对她的影响却很大。她说:“18岁时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军旅生活给我带来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我不知道没有这两年我会是什么样子。”

“当代青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加入军旅队伍,沈梦可说,“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坚持锻炼,为部队生活作准备。”

李孜瑞作为北京建筑大学市政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所学专业与民生、环保息息相关,他最关注《决定》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李孜瑞的研究方向与水处理相关,“无论是我们喝的水,还是生活污水,都是我所学专业涉及的内容。水环境治理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他表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我想为农村供水、水处理行业作一点贡献。”

就读于南开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郭龄聪,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格外关注。郭龄聪回忆,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并一体部署,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他看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享受幸福时代下的各类资源和机遇时,也更应该思考如何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我们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与受益者,也要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接棒人。”

作为新兴学科区域国别学的博士研究生,来自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张庭颢非常关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他希望自己能够以理论知识联系田野实际,把论文写在中亚大地上,努力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支持。

正在清华大学就读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博士生王欣钰,第一时间关注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其中提到“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也是我在学术与实践中关心与探讨的核心议题”。

“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发展变迁,例如,数字平台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而正如《决定》提出的‘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众多省(市、区)级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王欣钰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73.52%的受访者关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7.2%的受访者关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60.01%)、“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57.37%)等也是受访者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下,从我做起,青年在不同领域发挥力量

早在高中时期,张庭颢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外交官。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期间在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知识的同时,张庭颢还成为俄语系的旁听生,在大四的时候,他成功通过了俄语专业八级考试,可以流利使用俄语进行工作上的交流。本科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中亚和俄罗斯问题。

2023年,他参加了全国青联举办的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在交流营中,他和来自中亚的青年领袖一同调研,与外方代表们畅聊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对于中国-中亚合作的看法。当被问到这些代表们对于中国的态度时,张庭颢回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与态度是很积极的”。今年暑假,在北京大学中亚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张庭颢前往塔吉克斯坦调研,“走在街头,许多当地人特别激动地用中文和我说‘你好’”。在塔吉克斯坦,张庭颢还了解了中资企业在当地的运营情况,“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中亚投资兴业,这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兴建了许多基础设施,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读博期间,王欣钰担任了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的助教,在寒暑假多次前往非洲、拉美国家,与老师、同学们实地考察“全球南方”的真实发展,探究“一带一路”政治经济合作成果。不久前,她刚刚结束在津巴布韦的课程调研,深入了解了津巴布韦的乡村建设与社会发展,探访了中国在津巴布韦的援建与投资项目,以及中国企业、华人华侨在当地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公益服务等。在中国驻津高级农业专家组建设的“中津农业合作减贫示范村”,她旁听了一场农业合作社章程讨论会,也在农业专家的讲解下认识到中国减贫经验与太阳能人畜饮水工程等公益项目如何赋能当地乡村。

作为大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可以做哪些准备?92.6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做到努力学习、提高专业能力,85.5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此外,关注社会热点、增强社会责任感(80.6%),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视野(71.93%),从我做起、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69.51%),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项目(67.1%)都是受访者认为可以努力的方向。

李孜瑞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课题研究,今年,他前往甘肃、湖南、福建、海南等地调研,看到了农村供水领域的成果。“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甘肃农村供水情况的改善。过去很多甘肃村民喝的都是水窖水。水窖集水得靠下雨,要是不下雨,他们就没水喝。”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村民们终于用上了自来水,直饮水窖大大减少。“从实践和科研中,一方面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所学知识的欠缺,这也促使我不断学习。”

今年从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沈凡欣樾,已经被贵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录取。本科期间,沈凡欣樾就参与过公共管理相关的实践。2022年,她和同学们一起发起了一个调研项目,名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智能化研究》,她在其中负责客户端的搭建和运营管理,“我们希望能为老年人提供帮助,确保老年人可以安心养老”。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我们这代年轻人或许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同时也有着更大的机遇,因为我们身处一个蓬勃发展着的社会,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国际影响力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可以投身到中国乡村和‘全球南方’的广阔天地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也到世界需要的地方去,寻找自身真正的价值。”在深入乡村和全球的实践调研中,王欣钰和她的同学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学术方向,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寻找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机遇,“这次全球胜任力实践课程中的一位大二女生,在去了津巴布韦后,开始认真思考是否要在本科毕业后前往非洲支教或参与发展建设”。

和王欣钰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张庭颢。张庭颢对于比较政治学中的非正式制度十分感兴趣,“例如我比较好奇中亚的部族认同、地方主义对这些国家政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提到对于未来的期待,张庭颢表示:“我希望未来能够用我所学,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实三大全球倡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调查结果显示,60.34%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30.02%的受访者则比较有信心。此外,98.15%的受访者愿意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97.32%的受访者愿意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今年9月,沈凡欣樾将回到家乡贵州,攻读研究生。当被问到为什么想回到家乡读书时,她说:“虽然贵阳不是大城市,但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贵州那碗永远吃不腻的酸汤鱼,有着无可替代的味道和温暖。”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回老家的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而这些年来,道路逐渐平整,高速公路越来越多,“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沈凡欣樾决定在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留在贵州。“我想参与到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条件等相关项目中,让家乡越来越好。”沈凡欣樾说。

大学生希望在什么领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77.2%的受访者选择了社会服务,71.2%的受访者选择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69.2%)、科技创新(68.9%)、卫国戍边(34.7%)也是受访者的选择。

不久前,郭龄聪踏上了去新疆阿勒泰的支教征途。通过层层选拔,他成为南开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即将开启长达一年的支教生涯。“我一直记得一句话,‘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当我们真正看见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深刻变革与变化,才能更明白作为青年,该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在阿勒泰天文馆地标上,“黑龙江省援建”字样吸引了郭龄聪的目光,“那一刻我感受到在祖国教育事业中我们是紧紧相拥的一家人。”

谈及未来发展,郭龄聪认为,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以服务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出发点,“我既愿意回到我的家乡山东烟台,将自身所学反哺家乡;也愿意延续教育理想,在新疆、西藏等地区发光发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文/卞心怡 孔文轩 喻露加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专家呼吁女性积极参与“两癌”筛查,变“要我检查”为“我要检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青年助力,国风服饰更潮流
中国青年报 2024-04-01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人民日报 2024-03-31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中部崛起新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2
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24-03-12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人民日报 2024-03-07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