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的深化改革目标,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这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克服体制机制方面障碍的必然选择。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推动其他领域改革。
从历史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两次三中全会无不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点上寻求突破,从而激发发展活力,转变发展方式,开拓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又及时防止市场的无序、失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从现实看,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发展。我国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这一跨越,关键在于经济结构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破除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证。
因此,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适时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也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带动各方面改革朝着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