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投标价屡创新低 光储融合是发展新方向?
证券日报 2024-06-23 09:45

进入6月份,储能系统投标报价继续创出新低。近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批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的开标再次引起业界关注,最低投标报价达到0.495元/Wh,再度刷新行业报价低值。

“对目前大多数厂家来说,低于0.5元/Wh的报价,已经接近成本价。由于竞争激烈,赛道内企业都将盈利空间压得很低。”某储能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从2023年以来,企业不断涌入储能行业,储能装机量持续增长,但企业的盈利空间却不断被压缩。

“储能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储能火爆却不盈利的局面,企业仍持续入场,是因为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有资源、有技术或者有运营管理能力,就能在万亿元量级的储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而随着新版国标《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36276-2023)即将正式实施,产品将加速迭代,储能行业也将逐步分化。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长远来看,未来储能市场空间还非常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之后,成本的持续降低将带动储能系统进一步降价。这一趋势将推动企业继续提升成本管理能力。”

电芯产品加快迭代

上述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批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开标信息显示,标段一共吸引73家企业投标,最低报价0.495元/Wh,最高报价1.335元/Wh,平均报价0.598元/Wh。其中,投标报价低于0.6元/Wh的企业有51家,占比约70%。

0.495元/Wh的最低报价再次刷新5月份国家电投100MW/400MWh储能系统采购项目中0.511元/Wh的报价。

“储能系统降价,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产能释放和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影响。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市场上储能系统的投标报价,去年年初以来价格持续探底,至去年年末,储能系统平均价格降至约0.8元/Wh,比年初时下降了40%。而今年以来,价格还在继续下降。”深圳某储能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储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进入降价周期。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日下跌500元/吨,均价报9.55万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28日,新版国标《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36276-2023)正式发布,并将在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对锂电池储能的性能以及安全等指标要求进一步提升。

刘勇表示,新国标的技术要求相比旧版较高,如要求电池簇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5%,而旧国标要求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2%,届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无法在市面上销售。

随着锂离子电池新国标实施在即,电芯产品加快迭代,倒逼很多厂商降价促销。

“在今年最新的招投标过程中,部分业主需要电芯单体容量大于等于314Ah,今年下半年电芯会从280Ah朝着314Ah加速更新换代,这导致去年主流的280Ah电芯还没有全部清空库存就要被淘汰。所以,市场有企业在低价甩卖库存电芯,致使储能系统的整体售价也在下降。”刘勇表示。

行业进入大浪淘沙期

尽管储能系统价格不断探底,但我国新型储能装机量保持高增长态势。

截至2023年末,我国新型储能已提前完成2025年装机目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超3500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210%。

“储能行业发展速度无疑是空前的,但这一产业至今也还相当年轻,目前成本依然偏高,要满足市场需求,价格将持续下降。”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行业头部企业运用研发创新优势,不断迭代产品,推动行业发展。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纷纷发力光储融合的产品和系统。

例如,格力电器推出了“光储空”能源系统,这一系统由光伏系统、储能系统、空调系统和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光伏空调采用直流直驱技术,光伏系统为清洁电力提供来源,而储能系统则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选配。

科士达副总经理、董秘范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光储和光储充的融合将是主要趋势,由于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将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光伏和储能深度融合,是一个破解现在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探索路径。”天合光能副总裁、天合储能总裁孙伟也认为。

事实上,随着锂离子电池新国标实施进入倒计时,储能行业的大浪淘沙已经开启。

有公司已经开始退出竞争激烈的储能赛道。日前,主营石油石化产品销售的国际实业公告称,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终止投资建设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集成生产线项目。

“预计未来储能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将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一些小型、低效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张翔表示。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风光储赛道 不止要“自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9
储能“价格战”愈演愈烈 机遇与挑战并存
证券日报 2024-08-29
装机规模半年增长超40% 新型储能破局“深水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17
“内卷”愈演愈烈,光伏组件招投标机制亟待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4-05-27
新型储能站上C位“大”规模成标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19
蜂巢能源发布短刀液冷储能系统和升级版短刀储能电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宁德时代发布“天恒”系统 实现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能量密度430Wh/L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储能系统向大容量演进 阳光电源发布2000V光储高压系统
财联社 2024-03-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