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中国教育报 2024-05-11 10:4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样态,也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语言的泛滥和阅读的碎片化,一定程度上会冲击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容易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文字失语症”。因此,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后果,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通常意义上的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的片段式、零散化、短期性的阅读方式。其特点是阅读载体数字化、阅读内容片段化、阅读目的休闲化、阅读效果浅层化。碎片化阅读往往是阅读者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如果只阅读短小的、不连贯的文本片段,容易导致忽略系统性、连贯性的阅读体验。

碎片化阅读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而受到青少年青睐。但这种阅读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容易导致深度阅读的缺失,也会导致系统思考能力的下降。由于碎片化阅读的内容一般都是片段式的信息,青少年很难从中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另外,碎片化阅读也可能导致青少年阅读能力的下降。由于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多是简单的娱乐信息,青少年很难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成体系的内容。久而久之,可能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

碎片化阅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视这些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社会层面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和现代的价值观并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传统的阅读方式和数字化阅读方式并存,这必然对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语言文字能力产生一定冲击。从教育层面看,我国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关键期,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语言文字能力方面遇到诸多挑战,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从家庭层面看,我国正处于家庭教育升级变革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发生变化,一些家长在发展孩子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有些力不从心。从个体层面看,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彰显期和心理断乳期,其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个性日益彰显,但自控能力没有很好地同步发展,导致其在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过度叛逆、过于随性等问题。

针对这些因素对青少年语言文字能力的影响,不妨从几个方面寻求对策。一方面,政府语言文字信息管理部门应重视青少年语言文字能力发展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建议,引导青少年重视语言文字能力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另一方面,社会各界需共同参与青少年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工作。学校与家庭各有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比如,媒体应通过宣传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众多阅读推广机构可以举办语言文化活动,搭建语言文化平台,激发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学校教育层面,应加强对青少年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培养。学校应重视阅读教育,推动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阅读经典作品,深入研读有价值的长篇文章,通过解读复杂文本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有意识地准确和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在家庭教育层面,应加强对孩子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家长应从家庭氛围、亲子互动、教育引导三个角度出发,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多与孩子进行准确的书面或口语交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使用语言文字的行为,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阅读、勤于写作、规范准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

青少年自身也应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学会敬畏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文/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远离“文字失语”需要“对症下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过半受访青年感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这些年轻人为何“词穷”
中国青年报 2024-02-27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谐音词
中国教育报 2023-12-20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谐音词
中国教育报 2023-09-20
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人民日报 2023-07-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