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海上求生之旅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2 17:00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爱尔兰]奇安·T.麦克马洪著;初庆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爱尔兰爆发大饥荒。当天灾与人祸一同袭来,数百万贫苦农民无以果腹,沦为无地可依的饥荒难民。作为低端人口的他们遭到驱逐,流离失所,在强烈的自救意志下,或被迫或主动抛下故土的一切,漂洋过海,踏上去往他乡的航程,力求冒险一搏,寻求出路与生路。
当饥肠辘辘的人们奔向海边,令人失望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没有足够可供远航的船舶可以搭乘。而那些费尽千辛万苦踏上甲板的人,也同时把一只脚伸进了棺材——漂浮的舢板乘风破浪,新的危险随即降临,黑暗、潮湿、拥挤是漫长旅程的主基调,疫病肆虐之下,饥饿、脱水与眩晕完全不堪一提。热病让人根本无路可逃,许多人在船上死去,随即被抛入大海,因此移民船也被称作“棺材船”,成为19世纪移民航行中臭名昭著的标签——这确实是死在船上之人唯一拥有的棺材。
关于大饥荒时期爱尔兰移民的记载,往往由令人厌倦的陈词滥调、半真半假和冷冰冰的统计数据组成。在《棺材船》这部开创性的跨国历史作品中,麦克马洪对移民过程里一个至关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部分——旅程本身提供了充满活力的新视角。
全书分五个部分展开:准备、登船、海上生活、死亡、抵达。作者以三大洲的档案为基础,从移民的信件和日记出发,对海上行程进行复刻,这些移民的个人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一关键历史的更为复杂的理解。
以船本身为中心,在这个满载求生希望却如地狱般的空间中,移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远航?抵达人性最深处,互帮共助携手逃离贫困与饥饿的爱尔兰人,如何构建跨国网络与民族认同?
而毫无疑问,平安抵达只是第一步,爱尔兰人在他乡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启,船上生死与共的经历将为他们带来新的、更为紧密的关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