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院产科陷入关停危机
中国青年报公众号 2024-03-31 09:45

对医疗机构而言,产科从来都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科室,在人生必须面对的“生老病死”当中,产科主要关注“生”的问题。然而近两年,国内医院的产科,正在面临一场缓缓到来,威胁却不容小觑的生存危机。

回望 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放开,产科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年代”。许多家庭全家出动,彻夜守在医院门口,就为了卡点抢一个产科建档名额。但随着后来出生人口数据登顶回落,一度“一床难求”的产科不仅风光不再,还频频陷入窘境,其间不乏妇产专科医院“关门大吉”。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 年和 2021 年,全国妇产专科医院数量两次下降,到 2021 年,已经跌破 800 家。大型综合医院的情况也不乐观。举例而言:去年九月,宁波鄞州区第二医院停止提供孕产妇诊疗服务;今年一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也宣布不再开展产科服务。从2016年到2023年,我国每年新生儿人数从1786万下降到902万,新生儿少了,产科的业务自然会少。

尽管产科的关停危机,有市场随需求变化自然调节的成分。但另一方面,产科提供的也是某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社会服务。新生儿的数量可能时多时少,但每个地方都总会有人怀孕生子,需要近距离、便利的产科服务。一家大型医院关停产科,对全国统计数据的影响或许不大,但对生活在这家医院附近的孕产妇而言却会造成重大影响。正因如此,才有许多家庭对产科现状倍加关注,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以后生娃,还有保障吗?

对此,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根据要求,人口30万以上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2家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助产服务,人口30万以下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助产服务。正如新华社相关报道在开篇所写,有关部门的这一系列要求,体现的是“必需的产床,一张不能少”。助产服务是基本医疗服务。偏远地区多保留一张产床,“母婴平安”就可能多添一份保障。“小家”的幸福,也是“大国”的牵挂。

要求公立医院机构承担好产科服务兜底责任,并不是说产科现状不能有任何变化。毕竟,经营困境摆在眼前,医院还是要有所因应。对此,澎湃新闻发表社论《产科关停不是一件小事》,文章指出:“对于确实‘过剩’的产科,并非不能关停,而是要在有效满足孕产妇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调整,并做好善后。《通知》就提出,医疗机构产科停业,应按规定经登记机关批准,制订业务调整预案,妥善做好孕产妇产检和住院分娩接续服务,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岗位,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移交。”

与此同时,东方网评论员丁慎毅也在文章中写道:“医院或许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关停产科,但政府不能因此让布局失衡。当下,确实不需要每个医院都有产科,但是,一个地区到底需要多少产科医护人员开展产科服务,各地政府需要从大数据计算求得供需平衡。同时,多少人愿意多出钱需要更好的产科服务,也同样需要相依的数据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只有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搞好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才能预防过快裁撤产科而影响人们对产科服务的更美好需求。”

同一篇文章指出:当前,人们对产科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医疗的重心扩大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包括月子、产康、医美,以及心理与精神健康。对此,新华社报道也特别提到:确保“生得了”,还要“生得好”。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5‰,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居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全国住院分娩率为99.94%,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从多年前“一床难求”,到如今部分产科床位出现闲置,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人口发展变化,老百姓对助产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站式”产检服务、个性化分娩计划书、“酒店式”产后病房……越来越多孕产妇希望有更舒适的就医体验、更温馨的住院环境,这些都在“催促”产科资源因时因势优化。

生育是家之大事,也是国之大事。归根结底,要让健康这个“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拥有可靠保障。

文/杨鑫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产妇及家属认识有误区 麻醉医师助产士短缺 收费不明确 诸多因素阻碍分娩镇痛推广
法治日报 2024-09-26
海南提前摸排38周以上孕产妇开通急诊绿色通道 “摩羯”登陆前已动员上千人住院待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7
为产妇提供舒适化医疗!国家医保局将分娩镇痛等单独立项
人民日报 2024-07-08
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统一规范 对就医有何影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7
规范服务理顺收费,让产妇分娩更加心泰身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新华社 2024-06-16
谨防助产服务“临到用时方恨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产科困局调查:分娩量腰斩,应对考核进退两难
第一财经 2024-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