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曲而红的王宪芳,竟然来自“村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16:01

2月8日至23日,来自河南、江苏、湖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10位才艺主播在各自家乡举办了13场“村晚”直播,展现不同地区过年风俗及特色表演。据了解,这些主播报名参与了抖音直播与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发起的“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扶持计划,在该计划扶持下,13场“村晚”直播累计吸引超1800万网友观看。

据统计,仅在春节期间(腊月初八至正月初八),超过1600名主播进行了约3500场“村晚”主题直播,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10场。来自不同地区、多个民族、年龄各异的乡村才艺主播,通过“村晚”直播的方式展现各地过年风俗,营造出浓浓年味。

微信图片_20240226152114.jpg

主播办“村晚”

南北唢呐展示非遗魅力

“喔喔喔……”2月9日除夕当天,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马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阵公鸡打鸣声响起,但这声音却是从一支唢呐里飘出来的。

这是民乐主播、唢呐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马春风组织的“村晚”表演。舞台上,马春风的妻子杜小燕带来了一首“农家乐”版的《百鸟朝凤》。她用唢呐模拟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夏日蝉鸣等声音,惟妙惟肖的表演让现场村民大声叫好,直播间里网友也留言点赞:“高手在民间”“唢呐配乡音,这才是中国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乡村是孕育非遗的厚土。马春风所在的柘城县马庄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村里200多户人家,家家都会吹唢呐。近百年间,村民以唢呐演奏为生。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移风易俗,唢呐演出市场萎缩,村里人纷纷转行、外出打工。2022年,马春风注册短视频账号“唢呐村的事”,试水直播。仅3个月,该账号便受到20多万网友关注,打赏收入与传统唢呐艺人表演一整年的收入相当。

微信图片_20240226152155.jpg

“我想让大家都来听听我们村的唢呐,让村里的老人开心起来,让外出的年轻人愿意回来。”马春风这样介绍自己办“村晚”的初心。作为唢呐主播,他也想通过直播间让马庄村的唢呐被大江南北的观众听到。今年春节,他召集回了在上海、天津等地打工的村民,邀请了村里赋闲的老邻居,拼凑出40个节目,在腊月二十九、除夕两天连办两场“村晚”并线上直播。最终,334万人在“唢呐村的事”的直播间听到了来自马庄村的唢呐声。

无独有偶,成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民间吹打乐队——江苏徐州沛县曹家班,也曾一度面临生存困境。2022年3月,曹家班搭上直播顺风车,目前已收获169万粉丝,打赏成为该团队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2月,曹家班报名参与“我要办村晚”扶持计划,“希望通过一场‘村晚’演出,回馈支持我们多年从艺的家乡父老。”曹家班现任班主曹嘎说。

2月14日晚,曹家班老班主、江苏沛县唢呐省级非遗传承人曹河南吹奏起《大起板》,一手“无缝衔接”换气的拿手绝活,让观众感受到唢呐在民间能流传千年的魅力。这场“村晚”融合了唢呐、舞狮、汉服秀等多种中国传统元素,吸引了180万网友在线观看。

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表示,主播办“村晚”,一方面有助于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地方特色非遗表演通过直播被更多网友关注,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树叶成乐器

“村晚”舞台体验多民族风情

树叶、竹子、牛腿做乐器,2月19日,一场极具侗族风情的“村晚”在贵州黔东南从江鼓楼开场。

舞台上,几十位身着侗族传统服饰的乐手齐刷刷左右舞动身体,带来芦笙笛演奏。芦笙笛是侗族特有的原生态民族吹奏乐器,由竹子制成,粗的堪比人的大腿,细的只比筷子粗一点。“这些芦笙笛都是老师傅靠耳朵听音制成的,二十多根竹子只能制成四五个笛子。为了这次‘村晚’,他们连夜赶工,每天一两点才睡。”这场“村晚”的发起人“贵州七弦”介绍道。

一帆是贵州七弦的队长,也是这场侗族“村晚”的组织者。“我们这一代可能是最后一批会说侗语的人了,”一帆介绍,“我希望通过‘村晚’直播,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侗族有牛腿琴、木叶、芦笙笛这些特色乐器,还有侗族大歌这个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截图_20240226155728.png

不少侗族民间高手报名参加了“贵州七弦”组织的“村晚”活动。村民杨涛用树叶(即木叶演奏)吹了一首民谣《你莫走》;由青年男女组成的歌队演唱了侗族特色单声部民歌“琵琶歌”;有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则是这次“村晚”的重头戏,来自附近多个村的侗族歌队演唱了《嘎伤以》《蝉之声》等多首表达欢迎宾客、模仿大自然韵律等的传统侗族大歌。“我们就是这样了解了民族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可太想去现场了”……网友也通过直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村晚”直播间成为了展示多民族文化的舞台。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还有来自傈僳族、畲族、苗族、瑶族等至少8个少数民族的主播,在“村晚”直播间展示了傈僳族民歌、打跳、苗族舞狮等多种民族特色表演。

谁都能做主角

62岁的王宪芳一曲爆红

值得一提的是,老少一堂其乐融融的“村晚”,也为不少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你总是如此如此如此的冷漠,我却是多么多么多么的寂寞……”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小官庄村的“村晚”舞台上,歌手潘美辰36年前发行的歌曲《我曾用心爱着你》,被62岁的才艺主播王宪芳再次唱火、登上热搜。其深厚的唱功让网友评价像是“原唱来了”,稳健的台风更是令年轻网友折服:“论唱歌,还得是大妈。”

王宪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农民,家里还种植着蔬菜大棚。据她介绍,自己从小就喜欢唱歌,平时自学唱歌表演、开直播主要是为了给农村生活增添乐趣,没想到这次“村晚”演出意外走红,“我觉得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让大家开心就行了。”王宪芳说。

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村民在台上获得快乐、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正是“我要办村晚”项目最本质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226152157.jpg

在戏曲主播团“赢冠有戏”举办的“村晚”活动中,79岁曲剧国家一级演员胡希华冒雪演唱了一曲拿手唱段《李豁子离婚》,网友评论:“胡老师宝刀未老”“八十岁了嗓音还这么好”;在云南傈僳族村落丁王村的“村晚”舞台上,唱歌主播李总琞邀请母亲演唱了一首欢快的傈僳族民歌,直播间网友直呼“阿姨太牛了”“我听不懂但是很好听”;在主播“湘西深山乐队”的“村晚”舞台上,七十多岁的苗寨老人上台演唱了年轻时候的定情苗歌,不会说汉语的她们对着镜头腼腆微笑……

不少乡村老年人登上“村晚”舞台。“我们希望携手中国文化馆协会,鼓励更多主播成为‘村晚’发起人,让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优秀的才艺主播成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为乡村带来欢乐。”上述直播负责人表示。

“活动在哪里办的?我也想去现场看。”“主播办村晚,年味儿这就来了!”“快告诉我这直播出山东了吗?挺急的。”……对于春节期间主播们奉上的“村晚”大餐,线上网友不吝夸赞之词。线下,各地村民也早早占据最佳观演位置,用现场喝彩表达对“村晚”活动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40226152158.png

“别看‘我要办村晚’小而美,实际上有很大潜能。”中国文化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乡村文艺能人和团队通过办“村晚”掌握了新的表达技能,会让更多乡村走入大众视野。“村晚”也会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快速发展。“当更多乡村具备了办‘村晚’的条件,被更多人看见,就会吸引更多力量主动发掘乡村的多彩和发展机会,带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认为,主播办“村晚”正在探索新的“村晚”组织形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村晚”当有“乡味”
人民日报 2025-01-17
视窗 | 乡村民俗“村晚”迎新春
新华社 2024-12-27
一场“村超”友谊赛中的“铁路情”
新华社 2024-09-16
表演特色非遗、展示民族文化 主播夏至办“村晚”吸引658万网友围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越剧等地方戏走红直播间 全年16万场演出观众同比增50%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青年返乡在“村晚”中找寻新“启”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9
长三角“村晚”热闹开场
解放日报 2024-02-07
“村晚”开场!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
新华社 2024-0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