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中国新闻网 2023-09-14 22:09

在纸上绘出纹样,将剪下的纹样固定于布面,五颜六色的绣线在绣娘手中飞舞,一幅精美的羌绣作品逐渐成型……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内,当地村民正在绣制羌绣。“这是羌绣的传统刺绣法,厚薄都可以做。”从事羌绣保护传承数十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了大山。

9月1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国古羌城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右)正在展示羌绣技艺

羌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因多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有“云朵上的民族”之誉。作为羌族传统刺绣艺术,羌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以针法精巧细致、色彩爽丽明快为特色,其图案多呈几何形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

今年63岁的李兴秀,是茂县本地人,从小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十几岁时已能飞针走线。多年深耕羌绣保护与传承,她将不成体系、不成门类的羌绣绣法进行总结梳理,并归纳为扎绣、挑绣、钩绣三大类别。她介绍,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有着“精、细、美”的特点,羌绣在向其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保持民族特色。

她的代表作之一《羌族蓝,大吉祥》运用单面挑绣的单种针法,用纯蓝底色和纯白绣线展现出了羌绣素雅大气的一面;代表作《羌山百美图》,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展览。由于技术精湛,她的作品多次走出国门,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地。

9月13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绣传承人李兴秀展示为参加州庆活动绣制的羌绣作品

近年来,在李兴秀等非遗传承人带动影响下,当地羌绣产业已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吸引公司、协会、学校、基地等多方参与。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李兴秀通过创办培训学校、开办公司、设立工作室等途径,招收徒弟50余人,带动了8000余名绣娘就业,培训的学员超过2.5万人次。她表示,通过学习羌绣技艺,农村妇女把生活技能转变成生产技能,实现了自立自强,足不出户就可创收。

如今,李兴秀的徒弟不仅掌握了绘画、裁剪与绣制等技能,绣出的作品也达到较高水准。这些徒弟中的佼佼者,也成为各级非遗传承人。此外,李兴秀还通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推动羌绣走入课堂,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

“越传承越有兴趣,越做越有劲。”几十年如一日俯首挑针,李兴秀很开心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羌绣被更多人了解。谈及未来,她希望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羌绣文化资源,大力培养传承人,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得更远。

文/王利文 陈建新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非遗无价 保护有方
人民日报 2025-01-17
非遗保护,是传承更是启迪
光明日报 2024-12-26
镜观·非遗|这三项,列入人类非遗!
新华社 2024-12-06
数智赋能 知识产权保驾 非遗传承人国家大剧院话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9
中国非遗传承“她力量”海外圈粉
中国新闻网 2024-03-09
敦煌艺术沉浸式画剧展启幕 以“艺术科技”助力非遗传播
中国新闻网 2023-08-03
课本变身“旅游攻略”,课本游成暑期新时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6
课本变身“旅游攻略”!课本游成暑期新时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