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尿多,说明肾脏好还是不好?
芸健康 2023-05-28 14:30

听说一天要喝够8杯水才能尽快“排毒”,保持健康。可是别人喝完好几个小时都不会尿急,为啥自己一喝水就要不停找厕所?难道是肾脏太“脆弱”?

一天要喝8杯水,是真的吗?

每天要喝够8杯水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一般来说,要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每天需要水量约2500ml,但这并不意味着实际的饮用水量。

水进入到人体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饮用水,二是食物中的水,三是自身代谢产生的水。

按照膳食指南,在没有大量出汗和环境湿度基本适宜的情况下,每日建议饮水量约1500ml~1700ml。

足够的水才能让肾脏保持正常的工作,及时排除有害的代谢物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保持身体健康。

喝下去的水,多久会变成尿?

水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不是直接奔着肾脏去的。它会通过食道进入肠胃,然后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到血液中。这个时候,血液中的水分才会由肾脏过滤,变成原尿。

原尿再由肾脏进行吸收,获取其中的营养物质到血液,而余下的“废弃物”则化为水溶液排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尿”。

从水转变成尿的时间并不固定,因为在人体转化系统运作过程中,会受到是否缺水、气候、温度、活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最短只需要几分钟,长的话则需要2小时左右。

并且,尿还会存储在膀胱中,排出快慢与否,还要看膀胱存储量的大小。也就说,不同的人,尿液形成的速度也有所差异。

排尿多的常见原因

1、膀胱容量小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如果膀胱容量比较小,稍微喝一点水膀胱就会充满尿液,这样排尿的次数自然要比膀胱大的人要更多一些。

2、喝水太快

每天定时定量喝水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是有一些人由于太渴一次性饮水过多,在同一时间摄入大量的水,就会导致排尿的次数增加。

所以大家在平时喝水的时候,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不要等到身体发出缺水的信号时才喝水。这时候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轻度的缺水状态,持续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有憋尿习惯

长时间存在憋尿的习惯会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运转,增强肾脏的敏感性。而且尿液长期储存在膀胱当中,这其中含有大量的“毒素”和“垃圾”,影响膀胱的健康,甚至诱发膀胱炎,久而久之就会危害肾脏的健康。

4、患有肝脏疾病

身体的各项器官是相连的,肾脏病变之后,肝脏也会受到牵连,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会下降,影响到代谢与排毒。

肝脏严重发生病变发炎之后就会牵连到肾脏,导致肾脏出现异常,人体的排尿系统就会发生紊乱,导致尿液增加,排尿次数增多。

肾脏生病的表现

1、出现大量的泡沫尿

身体健康时,小便当中会有一些泡沫浮于尿液的表面,但是很快会消失。当肾脏发生病变的时候,大量的泡沫停留的时间会比较久。

除了出现泡沫尿之外,尿液的颜色和尿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候大家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也要做一下肾脏方面的检查。

2、经常腰酸背痛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当肾脏发生病变的时候,机体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现象。如果频繁出现腰酸背痛,大家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做检查,以免延误了治疗。

3、身体水肿

肾脏如果发生病变,身体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水肿。主要表现为四肢水肿,活动之后水肿的情况就会加剧。

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器官,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肾脏对水分的代谢和利用能力降低,导致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离子堆积就容易发生水肿。

保护肾脏的方法

首先,多补充水,不要憋尿。

多喝水是预防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喝足水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不要憋尿。

其次,减少食盐摄入。

过多无机盐的摄入会导致血液当中的钠离子浓度过高,肾脏担负着排除钠离子的任务,如果身体当中的钠离子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肾脏压力过大。

最后,注意腰部保暖。

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可以使肾组织有良好的血液循环条件,这也是增强肾功能的方式。

肾脏健康与全身的健康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家一定要注重肾脏的养护工作,在平时少做伤肾的行为,多吃养肾的食物,增加运动或能增强肾动力,呵护肾脏健康。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健康情况下的尿液标准是什么?排尿时若发现这4个变化,应尽早检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12-11
一喝水就想尿和经常喝水却没尿,哪个才是肾不好?
健康全说 2024-07-03
尿尿出现这3种异常,多是肝病、肾病来临的信号!
健康全说 2024-06-04
不会还有人相信 这些“肾透支”的谣言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1
每天多喝水,到底是养肾还是伤肾?
健康全说 2023-08-25
寿命长短,排尿便知?提醒:排尿时若发现4个变化,应尽早检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5-29
晨起第一泡尿黄、尿分叉、泡沫多,是肾有问题吗?
健康全说 2023-05-21
为什么有人一喝水就有尿,有些人喝水多也很少去厕所?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05-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