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连续三年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已累计记录物种6408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22 12:01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生物多样性主题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北京连续三年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已累计记录物种6408种。

摸清“家底”,才能科学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技术标准,北京市制定了计划,于2020年至2025年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

2022年,全市生物多样性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69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类型,2020至2022年三年累计记录108种。

2022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3560种,2020年至2022年累计记录6408种。其中,高等植物累计2111种、脊椎动物399种、昆虫2396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03种、藻类315种、大型真菌884种。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介绍,通过三年的调查,从生态系统看,北京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蒙古栎林、白桦林、山杨林、元宝槭林、胡桃楸林等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油松林、侧柏林、白皮松林、华北落叶松林等温性寒温性针叶林。其中,西南部霞云岭的蒙古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北部云蒙山和松山的蒙古栎种群,随着群落的发育其优势地位在不断加强。全市生态系统类型稳定性逐渐增强、持续性不断保持向好趋势。

从城市生态重要区域看,城市绿化隔离地区是实施城乡结合部减量提质增绿的重要区域。调查中发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等区域内存在半自然或近自然生态系统,有潜力成为城市中物种交流的汇聚区和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目前,在绿化隔离地区实地记录到1800余种生物,其中包含大量乡土树种、野生地被植物以及优良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系统质量较为健康,绿化隔离地区已逐渐形成适宜野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生态空间。

从指示物种看,记录到一些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指示作用的物种。以蝴蝶为例,它们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强,对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健康、人类活动干扰可以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物种之一。调查中,在城区记录到了近30种蝴蝶,其中包括丝带凤蝶这类对野生植被需求较高的种类,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北京日报 2024-11-04
丰台区生物多样性家底更加丰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共享万物和谐,共建生态家园!海淀区举办2024年度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3
这两种蘑菇全国罕见!顺义生物多样性摸底有新发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生物多样性之都”向美而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四年累计记录物种6895种 北京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1
北京中心城区记录到24种蝴蝶29种蜻蜓!奥森最扎堆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1
密云生物多样性“家底”调查揭晓,“寒号鸟”首次闯进高清镜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