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更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中国教育报 2023-03-06 14:50

■2023两会访谈录

高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今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方向首席教授钟章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刘宝存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访谈录”融媒体访谈,围绕高校如何更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展开深入探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钟章队用“先锋队”和“排头兵”来形容高校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高校要在新时代改革创新中勇当先锋,在国际间知识、科研人员交流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为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刘宝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政策和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进程,国际科技合作对象不断拓展,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科技治理的程度不断加深,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随着“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入,我国高校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趋势。钟章队认为,从广度上讲,我国开展科研合作的国家范围进一步扩大,由西方发达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延伸,合作的领域、内容和形式向宽领域、多学科、团队化转变,越来越多的我国科研人员开始在国际交流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刘宝存认为,10年来,我国高校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亮点频出,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合作,将优质资源有机融入到教学科研过程中,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高效科研合作,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开展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技工程,积极吸纳国际人才资源,打造国际化科研教学生态环境。

针对现阶段面临的问题,钟章队表示,人类面临众多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永远“在路上”。他建议,首先要从观念层面树立长远目标,其次要加快诸如国际性学术期刊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优化管理模式,让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加常态化。刘宝存认为,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排斥国际交流合作,交流合作是实现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升对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神州学人》记者 惠娟 杨宇)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学习时报 2024-12-29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经济日报 2024-06-24
坚持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不动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4
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人民日报 2023-10-19
第26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举办科幻主题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第26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