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 | 报告释放“提振信心”积极信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07:57

《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原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首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强信心、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保健康、防风险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解读:昨天殷勇代市长所做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其中谈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一要求和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高度吻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都结合北京工作实际,为北京2023年的经济发展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六方面梳理了报告提振信心的整体部署。

一是指标优。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指标,报告给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的目标,这一指标的设置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同时,也给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留出了休养生息的空间。报告将今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定在4%左右,略低于GDP增速,这一安排也有利于企业发展、涵养税源,体现出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重要思路。城镇调查失业率则控制在5%以内,结合北京市拥有超大容量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这一数字表明北京将继续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今年,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只增不减,从而尽可能将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报告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定在3%左右,基本延续了前两年的总体平稳态势。可以看到,一系列指标的科学设置,既贯彻了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又统筹了发展和安全,更对提振市场发展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项目实。纵览报告,明显呈现出“项目制”和“清单化”思路。报告十二项重点工作中很多都是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形式呈现出来的。以“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为例,报告强调要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部署了九个重要项目:实现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确保行政办公区二期竣工;启动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高水平建设运营环球主题公园;做精做优运河商务区;加快建设张家湾、台湖、宋庄等特色小镇;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平台;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平谷线、厂通路、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等。

又如,在“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计划报告》显示,五个领域的项目紧锣密鼓: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完成崇文门、朝青等重点商圈品质提升,启动西单商场、五棵松万达广场等重点商场改造提升,全市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支持网络零售、直播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支持重点平台搭建“北京品牌”线上专区;试点建设80个布局合理、业态丰富、智慧便捷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建改建24小时药店100家;深入推动“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建设,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通州马驹桥、大兴京南、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升级改造,加快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等重点物流设施建设。

在“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方面,报告瞄准了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信息科技、卫星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等科技“最前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呈现项目与清单,使今年的北京工作具体可见,清楚详实,对提振发展信心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数字细。《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给出一系列具体数字,将助力新一年的工作进一步细化。例如,北京的城市更新又有了目标,报告指出,2023年核心区要开展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补齐民生短板。全市要启动危旧楼房改造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5条和90条信号灯绿波带,解决6.1万套房产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新增200公顷绿地、新建10处郊野公园……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和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的清晰思路。

在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方面,今年要治理违建2000万平方米以上、腾退土地2000公顷以上,压茬推进留白增绿379公顷,促进1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

乡村振兴方面,今年将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到200万吨,提升60个美丽休闲乡村等等。

上述这些数字,既准确锚定了发展目标,又提振士气,亦清晰展示了北京2023年的工作轨迹,显示了蹄疾步稳,稳中求进的总体工作要求。

四是福祉多。对于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重点着墨,涉及就业、住房、养老、医疗等方方面面。事关老百姓的钱袋子,报告这样明确:2023年,将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

事关老百姓的社会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试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长护险试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9万套;提升普惠性养老服务,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优化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和妇幼健康服务,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事关老百姓看病就医,《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在新冠实施“乙类乙管”后,精准实施分级分类防控,重点做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疫保障,全力加强重症防范救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2023年,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将持续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发展的成果与市民共享。

五是质量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处处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如要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抓好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推动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扩大到示范区全域,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措施,推进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空间布局优化,着力提升各分园发展质量,一系列高水准的要求,塑造着首都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在扩大内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始终贯穿其间:如要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实现首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无论是继续深化商圈改造提升、建设新消费地标载体,还是生活性服务业要提质、传统消费要升级,对应着不断攀升的消费需求,首都消费市场将有更多国际化、品质化、便利化和多样化的高质量供给。

六是服务暖。通读报告,可以明显感受到政府在服务方面的主动性:例如在“全面增强首都人才凝聚力”方面,报告提出要“以务实举措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方面,报告提出“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也就是说,以周到的服务吸引项目,以优质示范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此外,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报告显示,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将继续迭代升级,具体来说,要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证通办”事项和“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建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完善要素市场建设,增强政策可知晓可操作性,健全“服务包”“服务管家”工作机制,切切实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这些贴心服务,将构成北京新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从经济指标的设置、项目的布局、数字的细化,到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细致而周全的服务,报告中彰显的这六个方面,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也将为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和信心提供坚实保障。

马上就访

北京中德产业园按下提质增效“启动键”

《政府工作报告》原文 :启动重点园区(组团)发展建设三年行动,加快中德、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推动综保区申请创设和创新发展。

解读:组装零件、喷漆、运输设备……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车间里看到,生产现场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作为入驻北京中德产业园中的一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新十条”政策出台后,公司到岗率和达产率均已达到近100%,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回归正轨,并实现逆势增长。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中德产业园目前已集聚90家德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入驻其中,园区发展提质增效按下“启动键”。

“虽然疫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顺利地渡过了困难时期。顺义区帮助企业协调办理了货车通行证,协调提供了抗原检测试剂、上门核酸检测及5000个口罩,帮助企业加强防控。”威乐(中国)政府事务总监荣光介绍,“新十条”政策出台后,企业到岗率、达产率均达到100%,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回归正轨。2022年企业销售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逆势增长。

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水泵和水泵系统优质供应商,具有150年历史,也是北京冬奥会“冰丝带”热回收系统水泵生产商。“落户北京中德产业园后,享受到了很多扶持政策,包括政策优惠、法务支持、贸易便利等,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够平稳发展,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荣光表示,未来中国市场将很快取代德国成为集团内全球第一大市场。作为根植中国的德资企业,威乐中国的市场表现必将增强德国总部对中国的信心,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布局。

据悉,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导、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的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园区,北京中德产业园始终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合作,投资始终保持双位数增长,目前已集聚90家德企,其中包括27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德籍高管和工程师团队达120余人,预计年产值规模达300亿元人民币。

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入驻中德产业园区。去年12月,园区派出招商小分队,赴德开启为期10天的商务考察交流。此次出访与20余家德国企业、10余家商业协会组织建立联系,多家企业表示将在未来组团实地考察北京中德产业园,5家隐形冠军企业表达了直接合作意愿。同时,产业园与德国TQ科创中心达成深化合作,协同打造“中德产业合作双中心”,推进中德创新要素双向交流。

“此次出访为产业园下一步深化中德产业交流打好了基础,未来,产业园将以此次赴德招商引资为起点和依托,积极扩大产业园在德影响力,挖掘更多中德产业合作的新机会、新生态、新效能。今年还计划组织几批赴德出访商务考察团队。”北京中德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郝利杰说。

近期,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顺义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已编制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和项目、政策和改革“三清单”,不断夯实中德产业园发展基础,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机制。

“疫情以来,本市优化完善外资企业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进一步密切与1300家外资‘服务包’企业、外国商协会成员单位联系,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调度会等方式,持续加大外资企业疫情防控、物流运输、‘双链’保障等问题诉求协调保障力度。2022年,本市相关部门走访联系‘服务包’外资企业共1066家,回访2962家次,为外资企业提供服务事项1827项,办结1797项,办结率98.4%。本市大多数外资企业年度目标基本实现,企业对2023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本市将在低碳发展、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电子信息等领域,进一步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吸引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同时,针对外资企业关切,本市将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拓展、抗疫合作、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循环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政策解读、项目支持,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微信图片_20230116063934.png

《北京青年报》2023年1月16日相关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重要教育政策信号
中国教育报 2024-03-14
报告解读 | 2024年GDP增速目标设为5%左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稳增长、拼经济、提振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关键信号
第一财经 2023-03-06
火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这些亮点,传递重磅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3-03-05
争抢元宇宙:各地规划元宇宙产业规模总计8500亿
财联社 2023-01-18
报告解读 | 报告详解如何让“消费热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报告解读 | 报告描绘“北京建成什么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报告解读 |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兼顾“需要和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