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协议书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新一期协议约定:自2023年-2025年共三年,双方将继续联合招收培养文学创作(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规模为每年15人,依然采取非全日制学习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制三年。授课地点为北京师范大学及鲁迅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致辞中说,今年正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这次签约不仅是北师大文学院与鲁迅文学院的合作办学历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北师大在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双方共同培养下,这些青年作家们的创作水平和学术能力两方面都获得了极大提升,目前有51名同学获得了北师大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他们毕业后回到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工作,在不同文体领域的创作都成绩斐然。
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张莉在汇报工作中指出,2017年至今六年时间,北师大文学院及国际写作中心和鲁迅文学院紧密合作,逐渐探索出了深受瞩目、硕果累累的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即每一位创作方向研究生都配备学术导师和创作导师。合作期间,北师大文学院和鲁迅文学院各自发挥平台优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安排,共同为研究生学员量身定制了文学创作方向课程,如《中外文学史专题》 《原典阅读与研究》 《中国文化史专题》 《作家专题讲座》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与方法》 《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 《创作实践》等。六年来,合作招收了六届研究生学员。
目前已经毕业三届51名同学,27名同学在读,11名同学9月即将入学。这些学员创作成绩优秀,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郁达夫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员毕业后不仅在创作领域取得了多项优秀成绩,成为新锐作家中的佼佼者,学术研究能力也有普遍提高,其中一些同学的硕士论文也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据了解,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在1988年至1991年期间曾联合招收文学创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洪峰、徐星、毕淑敏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均在班中学习,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和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赓续这一传统,从2017年开始,北师大文学院与鲁迅文学院再度携手,以合作培养的方式联合招收文学创作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新一期协议,自2023年-2025年共三年,双方将继续联合招收培养文学创作(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规模为每年15人,依然采取非全日制学习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制三年。授课地点为北京师范大学及鲁迅文学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