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先要保畅通
经济日报 2022-06-25 11:00

举办大型商品展销活动、发放消费券、打折让利、家电下乡……近期,各地采取的多样促消费措施,有力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取得了较好成效。不过,在一些地方,由于跨区域运输不顺畅,一些外地商品运不到当地,因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够丰富,影响了更广域人群消费,影响了消费规模扩大。

近年来,为了促进消费,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基于地方经济现状和产业发展情况,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发放特定的消费券,时效性强,社会影响面广,实现了乘数效应,拉动了消费,带动了经济回暖。

但是,消费的落脚点还是在商品上。从需求端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粮油肉蛋奶等基础性消费品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必需消费品,很多消费者还愿意购买“新商品”。例如,近年来人气很旺的方便实用又时尚的小家电、悦己产品等,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多形式的特征。

伴随着消费升级,近年来新产品、特色产品不断涌现,正在引领消费潮流。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一些特色商品在当地可能已经是“老生常谈”,消费者见怪不怪,市场空间趋于饱和。但是,在其他地方却是“物以稀为贵”,因为有新鲜感而大受欢迎,市场空间充裕。这种不同地域之间市场需求的不同,就对不同地域之间商品流通规模扩大提出了要求。如何实现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相匹配、相适应,从而保证消费的实现,进而提高消费水平?这就需要商品流通环节的通畅。

保畅通,就是促消费。只有货畅其流,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需要,商品才不会在某一环节发生“梗阻”,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促进产品创新,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产业提档升级。

首先,要全国一盘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尤其要解决农村地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缩短商品的在途时间,实现“产、运、销”三旺;其次,要运用科技手段,创新运输方式,发展冷链物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优化冷链物流枢纽和通道布局等,充分保持食品等商品的新鲜度,满足人们更高、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推动消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文/拓兆兵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大力加强供给,让百姓假期生活更有品质
人民网 2025-01-21
北青快评|消费者出售闲置物品不应受原商家干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7
九部门发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到2027年基本建成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04
经济日报刊文:直播带货有规矩才有未来
经济日报 2024-09-07
确保消费者获得中央政策红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借力“换新+回收”新模式深挖以旧换新促消费潜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多渠道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3-08-12
促乡村消费与“数”同行
经济日报 2023-04-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