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已批捕、起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818件944人,提前介入案件678次。
产妇生下孩子就想卖掉,医生发现不对劲
此次发布会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借“送养”婴儿之名,行出卖之实的案件。
2020年4月16日,江苏省泰州市某医院发现即将出院的产妇邱某和入院登记信息中的照片长相完全不一样,立刻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拨打了110。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同年3月,邱某通过陈某、徐某与黄某约定,以6万元的价格将腹中子出卖给黄某,黄某另外向邱某支付全部医药费、营养费,双方随后签订了假《收养送养协议》;此后,邱某使用黄某的身份证先后在医院办理产检、入院分娩、申领出生医学证明,黄某俨然成了婴儿的“亲生母亲”。
江苏省泰州市某区检察院审查后,以邱某、陈某、徐某涉嫌拐卖儿童罪,黄某涉嫌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依法提起公诉。2021年5月27日,四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至2年6个月不等的刑罚。
办案期间,检察机关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考察发现,邱某身心健康,却不愿自食其力摆脱经济困境,没有抚养婴儿的意愿,婴儿的生父身份也不明,更没有亲戚愿意帮助抚养。因此,检察机关决定支持民政部门提起撤销邱某监护人资格之诉,法院判决支持并指定民政部门作为儿童监护人,后该儿童已被当地一户家庭合法收养。
此外,检察机关向医院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堵住冒名顶替生子管理漏洞。2021年4月,医院采纳建议,购买了相应系统。
12周岁怀孕7个月,医生将情况报告给检方
泰州市某医院发现有人想拐卖儿童,而宿迁市某医院则发现有女童遭遇了性侵。
2021年2月1日,一名刚满12周岁、怀孕7个月的未成年人到宿迁市某医院要求引产。当班医生自觉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立刻将该情况报告给当地检方。
宿迁市某县检察机关接到报告后,马上联系警方展开调查。经查,这名未成年人名叫小风,可能遭受过性侵,其户籍地在江苏省某县,但日常居住地为外省某县。
宿迁市某县检察机关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引导公安机关围绕被害人小风活动轨迹、接触人员、亲子鉴定等方向开展调查,后通过DNA比对等手段,确定侵犯小风的人是她父亲的亲属,进而确定了小风被性侵害地点在外省某县。随后,宿迁警方将案件线索和相关证据移送给外省警方,要求他们就小风被性侵害一案立案侦查。宿迁某县检察院也随即向外省某县检察院发函,提醒该院及时跟进了解该案的侦查工作。
2021年8月19日,经两地协作,外省某县检察院以强奸罪对该案提起公诉,法院判处犯罪分子有期徒刑11年。
上述两起案例的线索,都是医生在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时发现的。据了解,2020年5月,国家监委、最高检、教育部、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强制报告制度被2021年6月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已上升为法律规定。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江苏施行以来,各地已接收报告线索356条。此外,江苏省检察院还建立了涉未成年人案件必问制度,要求各地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必问涉案人员有无了解其他侵害未成年人或侵害其他未成年人案件的事实,以深挖彻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