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美国一季度经济意外萎缩,关键通胀指标续创40年新高,美联储政策转向冲击经济的担忧情绪有所升温。美股跌势加剧,道指周跌2.47%,纳指周跌3.93%,标普500指数周跌3.27%,欧洲三大股指延续调整,英国富时100指数周跌1.07%,德国DAX30指数周跌1.80%,法国CAC40指数周跌2.34%。
下周看点颇多,美联储料将迎来20多年来首次50个基点加息,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央行也将上调基准利率,欧洲能源市场或将迎来关键时刻,报道称欧盟就俄罗斯的石油禁运接近达成一致。美国将公布4月非农就业报告等关键数据,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OPEC+)月度部长级会议预计不会额外增产。
美联储迎关键决议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受贸易赤字、政府开支下滑及库存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意外下滑1.4%,远不及市场预期。同时通胀压力持续高涨,受能源价格影响,美国3月个人消费开支物价指数(PCE)同比增长6.6%,续创1981年以来新高。
下周美联储将举行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加快加息步伐,并宣布开始削减其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投资者将寻找可能还会有多少次50个基点加息的线索,并等待缩表的具体细节。3月会议纪要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考虑在3个月内将缩表规模达到950亿美元上限。
数据方面,下周美国将公布4月非农就业报告,3月美国新增43.1万非农就业岗位,失业率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至3.6%,劳动参与率上升至62.4%,而平均时薪从5.2%上升至5.6%,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最新调查显示,企业劳动力需求依然强劲,机构预测4月新增就业岗位38万,失业率将维持在3.6%的低位。
除了非农以外,美国劳工部 Jolts岗位空缺指标将显示近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4月标普制造业、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及ISM制造业、非制造业指数或显示出制造业扩张依然受制于供应链瓶颈,而服务业则受益于消费需求复苏而加速回暖。
财报季进入中后期,下周公布业绩的重点企业包括辉瑞、恩智浦、 AMD、 爱彼迎、星巴克、米高梅、万豪等。
原油与黄金
本周国际油价企稳反弹,截至收盘,WTI原油近月合约周涨1.82%,报每桶104.69美元。涨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周涨2.33%,报每桶109.34美元。
5日,OPEC+将召开部长级会议。鉴于俄罗斯仍在继续出口石油,而且事实证明比许多人之前的预期更具韧性,OPEC+代表们表示,该组织可能在开会时再次决定温和增产,针对疫情的更多封控措施也是对产量保持谨慎的理由。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弗里奇(Carsten Fritsch)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石油价格上涨归因于德国停止反对欧盟向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德国目前只有12%的石油从俄罗斯进口,这种立场的变化并不令人惊讶。与此同时,美国馏分油供应紧张推动柴油价格飙升也影响了市场情绪。
国际金价录得2021年9月以来最差月度表现。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COMEX黄金期货收于每盎司1911.70美元,周跌1.2%,4月累计下跌2.1%。
受美联储政策预期影响,美元指数创近三年新高,4月累计上涨4.7%,进而对黄金形成打压。Spartan Capital Securities首席市场经济学家卡迪略(Peter Cardillo)写道:“随着美元的强劲上涨,金价受到重创,这可能也与股市大幅抛售有关。虽然战争和通胀因素为黄金价格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但技术面形态明显恶化加大了短期反弹的难度。”
欧洲能否达成对俄石油禁运
由于欧洲与俄罗斯在天然气问题上的对峙,目前该地区能源市场备受关注。接下来市场焦点将转向各方能否就石油禁运达成一致,以及将如何实施。不过禁运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能源价格和加息压力,以及更疲软的经济前景。
受乌克兰局势影响,德国政府把今年的通胀预期从1月份的3.3%提高到6.1%,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2.2%。德国执政联盟上月宣布了价值约160亿欧元的纾困措施,以帮助消费者应对不断飙升的能源成本,并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上周表示,虽然美国和欧洲都在努力遏制飙升的通胀,但面临的形势有所不同。她认为,目前包括在第三季度逐步减少债券购买以及可能的渐进式加息的政策预期概率在增加。乌克兰局势加剧了欧洲通胀飙升,目前创纪录的通胀有50%源于能源成本。
拉加德3日将发表讲话,外界正密切关注其最新政策暗示。目前利率期货定价显示,欧央行可能会在6月启动加息,并在年底前回到正利率区间。
3月英国CPI升至7%,PPI增速达到19.2%,显示通胀压力面临加速上行的风险。英国央行5日将召开议息会议,并公布最新经济预测,市场普遍预计将继续加息25个基点。利率期货市场显示,年内英国央行将继续加息六次。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存在不同的声音,一些成员担心利率进一步上升可能会对需求和消费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下周看点
(樊志菁)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