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丨《我们的天才儿子》被刷屏 文里说的这个病到底有多“躁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24 17:21

前不久,一篇名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刷屏,文中自述的老人金性勇讲述了他和儿子金晓宇的故事。金晓宇是一名躁郁症患者,他在治疗的同时,一边翻译外文书籍一边陪伴患病的母亲。该文火爆网络后,“躁郁症”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抑郁症已经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当下,躁郁症尚不为人了解,还有网友在这篇文章后面留言问:躁郁症就是“天才病”吗?

情绪过山车 躁郁症患者的冰火两重天

“我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正在读大学的蔡云筝这样回忆自己高中时的状态。

置身于安静的教室中,耳边只有同学小心翼翼翻找书本的轻微碰撞声,蔡云筝却突然开始心慌起来,随即烦躁和不安在向胸口涌动。

她将笔尖用力压下,看着白纸上溢出的一团墨渍,反而莫名的有些畅快。笔尖顺着墨水溢出的部分旋转,直到纸张被浸出一个大洞。她看到了同学诧异的目光,便一把将眼前的纸抓成一团向对方抛出,然后霍地起身,一脚踹翻了凳子,嘟囔着脏话在越来越多的目光中夺门而出。

那段时间,蔡芸筝时常陷入到这种不受控制的状态,毫无原因的躁动和放大的自我,像奔涌的岩浆灼伤了自己,也灼伤了周围人。

在公众场合发出怪笑,学着“社会摇”的动作引起旁观,在同伴尴尬的神情中,摇的越发激烈……蔡芸筝还曾在课堂上屡出惊人之语,“咱班这几个男的就没有一个我看的上的,我以后要嫁个有钱老公,起码得赚个几百万那种”,或讥讽或惊讶的目光中,她表现的愈加兴奋和夸张。

在跟朋友闲聊时,她会突然打断对方,将眼皮压低抬起下巴,一条条罗列出对方的逻辑错误与常识错误,用师长般的语气教导对方。

有时候,她会走着走着就开始加快速度,进而奔跑起来,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要跳出来似的,一脚猛地踹向路边垃圾桶,一拳砸向自己看不顺眼的树干或者用头撞墙,还有时候她明明不饿但又不断地进食。

而当“那股劲儿”过去后,云筝又陷入到疲惫与惆怅之中,她感觉自己是一个废人,什么事情都会被她搞砸。此刻,她会一遍遍的回忆自己失控造成的错误结果,探寻把事情搞砸的原因。

有时候云筝会想,如果不是自己,周围的一切是否会更加美好?甚至觉得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自己显得很多余,好像常常不慎跌入深不可测的黑洞里,可怕、无助而又无可奈何。

为此,云筝也曾试图向周围人道歉解释,期待能够收获对方的理解,但周围的人却很难接受她这种过山车式情绪的状态。

在冰火两重天的困境中无法自拔,蔡云筝并非孤例。

“你介意听我多说一点吗?”郝畅问,在得到不介意的答复后,她便立刻用极快的语速讲述自己的故事,顺带还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家庭生活和日后的规划。

郝畅回忆,大二的时候她现实感到恐惧和没有安全感,尽管每天还都正常上课,但还是会感觉莫名的难过和焦虑。从为一点点小事而不停钻牛角尖,到不断的哭泣与长时间的失眠。

那段时间她觉得人生很累,即便什么都不干仍觉得很累。哪怕是路人不经意的向她一撇,或者吃饭时有汤汁滴在前襟上,都会让她觉得很痛苦。

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月,随后突然好转并走向了另一面。她开始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变成了《爱情公寓》里的胡一菲。

凌晨两点多,她还在到处兴奋地游荡,脑海中各路神仙鬼怪的奇闻异事不断涌现,她想要去西班牙钻火山,还想扛着枪去非洲草原上赶狮子。

“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傲视一切。”她甚至还兴奋地告诉朋友们,说自己要在几个月内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然后要继续读博士。

就这样,快乐的因子在郝畅的身体里乱窜,她就好像一个森林里每天欢快蹦跳的小鹿,无论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她都无所谓,在她眼里这个世界充满希望,自己还有远大的前程要去奔赴。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她就发现自己这种快乐维持不了多久,过去那种阴郁的消极状态又回来了,她的情绪仿佛在坐过山车,在两个极端间反复。

学名双相情感障碍 躁郁循环反复不易被发现

“家里人都骂我有病,没想到我还真有病。”蔡云筝说,她是自己主动去医院检查的,她就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有病。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云筝上网消解压力,她在网络上查询自己的情绪状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于是便独自走进了医院寻求帮助。

医生确定她为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与云筝相反,郝畅是在朋友的劝说下就医的。她的确诊结果也同样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双相”),症状包括躁期和郁期两个阶段。躁期时患者会表现出情感过度高涨,郁期时则表现为情感过度低落。人群终生患病率约1%。

北京回龙观医院卞清涛主任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因中遗传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有研究显示,如果家族中上一代有心理疾病病史,后代出现双相障碍的可能性要更高。这一特点与抑郁症有所不同,抑郁症的遗传因素没有那么高。

除了遗传因素外,社会学因素也不容忽视。生活压力和生活节奏都是导致出现双相障碍的原因。生活节奏快,作息时间不规律,尤其是黑白颠倒睡眠少,让大脑的修复时间减少,也会导致双相障碍的发生。此外,个人心理因素和个人性格特点,也是患病原因之一。

卞主任说,目前社会民众对抑郁症的了解比较多,都知道抑郁症就是情绪不好,做什么事情都没兴趣。而躁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有时会出现抑郁的症状,有时又有相反的症状,如冲动,精力过分高涨等等。双相患者的平均初患年龄比抑郁症患者小,多集中在青少年阶段,且有进一步低龄化的趋势。在双相患者中,躁狂和抑郁往往会交替出现,但交替时间没有普遍规律性,有的可能几天交替一次,有的可能一会儿就变一次,“还有的更复杂,抑郁和躁狂几乎叠加出现,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抑郁和躁郁的情况都存在,但纯躁狂的情况目前是没有被认定的。“有的时候患者会有连续两次躁狂,其实是中间有一次不典型的抑郁发作,但患者意识不到或者无法察觉。”

对于躁狂期的表现如何,卞清涛认为可以对照抑郁症状来看。抑郁患者往往会感觉疲惫,没有体力,食欲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睡眠过少或者睡眠过多。而反过来躁狂的症状就是感觉精力充沛,心情高涨,兴趣特别广泛,什么都想尝试,做事情有冲动,但却虎头蛇尾,睡眠减少,忙的顾不上吃饭等等,“说白了就是感觉自己跟超人一样,有使不完的力气,像打了鸡血。

卞清涛主任说,心理问题是一种疾病,肯定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最好,但临床中对于双相障碍患者却不容易发觉。如果患者是单纯抑郁症的话,患者本人或者家人很容易察觉,比如发现患者情绪不高,就有可能进行心理干预或者药物治疗。但双相患者躁狂期时的表现是精力充沛,这很容易让家人觉得,“他很好啊,身体也好,性格外向,干什么都特别有活力。”

卞主任提示,还有的双相患者,是在治疗抑郁症时转化过来的,这个时候患者和家人都会以为是抑郁症好转了,以前情绪低落的情况没有了,但其实可能是转到了双相障碍上去。此外,更难察觉的还有轻躁狂患者。

遗传因素是主要特征 自杀风险高于抑郁症

蔡云筝说,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躁郁表现的,“可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吧,然后就慢慢的全都搞砸了。”

蔡云筝回忆,她家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的小县城,家里人的关系并不算好。她升入高中后,进入了年级里最好的文科班,但成绩却排在倒数,在班级里她过的并不愉快,还跟班主任老师爆发了矛盾冲突,导致她越来越厌恶学习。她觉得自己有不满,但又不敢将不满显露出来,她觉得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相互认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在人们的窃窃私语中被放大。

高中时,云筝就是班里的异类。同学们不敢招惹一点就爆炸的她,男同学看到她也会退后,连老师都不愿意跟她有太多交流。

有一次小长假过后,班里不少同学的作业都马马虎虎,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将作业一份一份的点评,一个人一个人上到讲台上来批评。而轮到云筝的时候,老师却顿了顿说,“算了吧”。

云筝没有觉得自己得到了优待,反而感到难过,她觉得这更像是一种轻蔑的对待。

云筝在学校里的“叛逆”,同学和老师受不了,父母也感觉到很丢脸,甚至几次三番对她从怒骂挥拳到冷眼相待。

从那以后,云筝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别想太多”、“你又在发什么疯”、“正常一点”,这些话反而让她陷入到更加困难的情绪困境中。于是,云筝会用更为夸张的举动来引起他人的关注,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在心理学的观点中,原生家庭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郝畅的生活环境与蔡云筝不同,但相同的是不被理解的境遇。郝畅说,她家网上数几代都是泥腿子,全家没有文化,情况非常非常复杂。

以家里人的认知能力,根本理解不了考上大学曾经引以为傲的女儿怎么就“疯了”。

郝畅是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去就诊。有半年的时间,郝畅只能在家休养,整个人每天都在睡觉,吃药后睡上十七八个小时。她的妈妈每天好几次过来命令她起来干活,让她帮忙扫地、洗衣服、做饭、刷碗,在最严重的状态下,郝畅根本下不来床,昏昏沉沉的听着母亲在床头一句句的说:“你现在就跟个废物一样。”

北大六院的主治医师曾生气地问郝畅,为什么不按医嘱吃药,“自己都不在意身体,还能指望谁替你在意?”郝畅当时没有回应,只默默低下了头,把自己发病时没有办法吃药,也没人能帮自己吃药的解释咽回了肚子里。

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专业陪伴者,心理疾病互助社群组织“渡过”的成员刘亦认为,陪伴双相患者要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要想办法帮他提一下,如果情绪高涨,则要想办法稍微压一压。在郁期时,陪伴者要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对方。在躁期时,双相患者自制力受损,会想去尝试更多的事情,但可能并不适合,要适当控制。如果情绪过分高涨,就要建议其去就医。

此外,还要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和治疗的方法。刘亦说,在欧美发达国家,心理疾病的第一步都是自助式治疗,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疾病,正视自身情况,通过社群与病友交流心得,正视病症,这都是有益的方法。

回龙观医院卞清涛主任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识别率、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偏低,不仅有难以判断易误诊的难题,而且也缺少针对性的特效药,很多症状都存在特殊表现,传统的抗抑郁药对双相患者不能完全适应。

一方面是确诊和治疗的难点,而另一方面却是比抑郁症患者更高的自杀风险。卞主任提示,双相患者的自杀成功率要高于抑郁症患者。“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到惊讶,都知道抑郁症自杀,想不到双相患者也会自杀。”

卞主任解释说,相比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双相患者更冲动,更容易将自杀付诸实践。外界可能看不到他的痛苦,觉得他每天都很兴奋,但他可能突然就自杀了。卞主任举例说,他见过一个患者,十几岁的女生,在学校学习很好,考试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参加的各种活动的奖项都拿遍了,父母对她也很好,在外界看来她应该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但是那个女生就说,世界对她没有任何吸引力,于是推开窗户就要自杀,只是因为看见楼下的车棚,觉得自己如果跳下去会摔死的很难看,万一死不了又很受罪,于是又把身子缩了回来。后来她自己意识到这种想法和行为不对,找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在老师的推荐下才到回龙观医院就诊。“这个孩子没有痛苦的体验,但她有自杀的冲动,而且也已经几乎实施了行为。”

“陪伴和理解是最好的支持。”卞清涛主任说,双相患者在抑郁期的时候,家人朋友不要过分的保护他,不要总是问“你为什么这么痛苦啊?”“你可千万不要寻死啊!”“你不要瞎想啦!”这样的话。如果家人朋友不知道怎么做,就什么都不要做,只陪伴在患者身边,就是给他最大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对他的刺激,多带患者外出感受阳光,增加社会连接。

而如果是在躁狂期的时候,家人和朋友不要对患者的行为做出批评,待其情况缓和后,再带他去看医生,采取药物干预治疗。

(文中受访患者均为化名)

实习生 刘曌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如何与双相情感障碍者相处?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4-23
一文带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4-23
青少年常见的4类精神疾病 了解常见症状及早识别干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读懂双相障碍(内附小测试)
健康中国 2023-07-17
注意!这种“天才病”常被误诊,而且开始低龄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19
印度官员出席活动被警察射杀,印媒:凶手患有躁郁症
环球网 2023-01-31
抑郁症与正常情绪低落有何区别?
人卫健康 2022-07-29
什么是抑郁症?它与正常情绪低落有何区别?
人卫健康 2022-03-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