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北京头条记者6月11日从北京市2021年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经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北京市毒情形势平稳可控、整体向好。2020年,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60余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80余名,查获吸毒人员2400余名,收缴各类毒品近40公斤。
此外,今年7月1日,我国将把“整类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为毒品进行管制。
缉毒执法能力提升 综合治理“笑气”滥用问题
据了解,北京市各级禁毒部门创新完善禁毒“全要素”管理服务模式,涉毒风险防控力显著增强。抓牢吸毒人员服务管控,抓细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抓严禁种铲毒责任落实。
北京警方持续保持打击毒品犯罪凌厉攻势,缉毒执法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60余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80余名,查获吸毒人员2400余名,收缴各类毒品近40公斤。
在增强毒品案件攻坚能力的同时,提升缉毒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笑气”滥用的情况,制定《关于加强“笑气”滥用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牵动应急管理、网信、检法等10余部门,综合治理“笑气”滥用问题。全年共破获“笑气”案件1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0余名,缴获“笑气”26万余支。
此外,增强网络涉毒案件打击能力。2020年全市共破获网络涉毒案件290余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40余人次,分别占涉毒案件和刑拘人员总数的63. 6%、59. 5%。
网上非法交易大麻种子 警方收网缴获1100余公斤
2020年5月下旬,禁毒总队经工作获得线索:“一个发往北京的物流快件内夹藏毒品”。为防止该批毒品流入社会,禁毒总队随即组织丰台分局,成立联合专案组对此案开展侦查,锁定了目标嫌疑人史姓男子及其活动轨迹。
经周密部署、联合打击,警方在大兴区一物流网点成功抓获涉嫌运输毒品的史某,当场起获伪装在电动车电瓶里的毒品海洛因20余公斤,彻底斩断了一条横跨多省市的毒品进京贩运通道。据了解,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一案缴获海洛因最多的运输毒品案。
2021年5月中旬,西城公安分局工作中发现,一男子涉嫌在京销售“笑气”。西城公安分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侦破工作。通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走访、线索分析,警方成功掌握犯罪嫌疑人在京涉毒活动区域并制定了工作方案。
经续密侦查、连续奋战,先后在朝阳区、丰台区、西城区开展抓捕工作,成功将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收缴“笑气”共计6. 4万余支。
此外,今年以来,北京警方最大限度发挥缉毒打击专业优势,坚持源头打击,紧盯毒品原植物种子非法交易,形成强有力震慑。3月中旬,通州公安分局接群众举报线索:一网店疑似销售大麻种子。接报后,禁毒总队立即会同通州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经实地走访、缜密侦查、连续作战,掌握了确凿的网上非法交易大麻种子的证据并开展抓捕工作,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缴获大麻种子1100余公斤。
严打伪装成食品饮料的新型毒品
北京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陶晶在发布会中表示,经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北京市毒情形势平稳可控、整体向好,传统毒品消费市场持续萎缩,但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出现滥用苗头。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1047种。其中,大约有450中为近5年出现的,我国近3年新发现50余种。既有含芬太尼类、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巧克力”“娜塔沙”“小树枝”,也有含有苯乙胺类、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邮票”“零号胶囊”,也有含麻醉类药品的“蓝精灵”,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不同种类的新型毒品滥用危害程度不同,过量吸食可能导致休克、窒息甚至死亡,还极易诱发肇事、肇祸问题。
今年7月1日,我国将把“整类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为毒品进行管制。下一步,北京市公安机关在保持对传统毒品打击力度不减的同时,向新精神活性物质,特别是伪装成食品饮料的新型毒品“亮剑”,全面加大打整力度,坚决防范扩散蔓延。
涉毒案件审判重刑率达23.9%
在北京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蓝向东通报了北京法院2020年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及相关工作情况。
据了解,2020年北京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344件,二审案件69件,数量连续五年呈下降态势。在依法惩处的376名毒品犯罪分子中,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有90人,重刑率23.9%,高出同期其他刑事案件重刑率12个百分点。毒品犯罪主要涉及三个罪名,其中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310件(占90.1%),容留他人吸毒案21件(占6.1%),非法持有毒品案11件(占3.2%)。
蓝向东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人员流动频次降低,特别是对入境物品加大检査力度,使2020年毒品犯罪案件数量较2019年下降53.5%,其中重大毒品案件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伴随着新型交际平台的普及,超六成毒品犯罪依托互联网实施,且呈逐年增长趋勢。毒品交易联络、毒资支付、毒品交付网络化,加速了毒品传播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大。
蓝向东表示,近年来,毒品交易联络、毒资支付、毒品交付网络化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交易联络方面,有不少贩毒人员通过直播平台甚至小众的社交软件,用毒品的’黑话’进行联系。毒资支付方面,除了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甚至还有贩毒人员使用Q币甚至比特币的方式进行交易。而毒品交付方面,也有嫌疑人用社交软件共享交易地点,甚至共享物品储藏柜等方式。“
此外,蓝向东介绍道,通过传统邮寄、物流、快递贩卖、运输毒品的情况突出,通过新兴“闪送”等方式贩卖毒品的情况开始出现,毒品犯罪形式更加隐蔽。受毒品犯罪“快递化”“网络化”等趋势影响,涉毒活动的勾连性、交互性明显增强。曾因吸毒被处罚,再犯罪后又被查出吸毒的被告人超三成。
市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从严打击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家贞介绍,针对毒品种类增多,新型毒品犯罪不断出现,犯罪手段呈现网络化特征等形势,全市检察机关与侦查、审判机关密切配合,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的高发势头。2020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计受理涉毒品案件386件、463人,批准逮捕305件、360人,批捕率79.1%,受理一审公诉案件,362件、451人,提起公诉343件,417人,起诉率为91.6%,保持了对毒品犯罪的从严打击力度。
同时,检察机关将打击毒品犯罪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密切结合,注重打击操纵、经营涉毒犯罪,特别是组织、胁迫、诱骗群众参与毒品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深挖与黑恶势力勾连的制贩毒组织活动和出资人,彻查涉毒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