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老北京的春节庙会
文史知识 2021-02-14 11:00

庙会是老北京的重要风俗景观,它依托寺庙进行集市贸易活动,是中国特色的宗教经济表现,体现了神圣的信仰空间与凡俗的人间生活空间相即不离。日常庙会满足着人们的生活消费需要,春节庙会则是庙会的精华,传统春节庙会人气的热闹、货物的丰盈、技艺的奇异,吸引着孩子与大人。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算着日子,盼着新年的庙会。逛庙会春节俗称逛庙。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京都各庙,辄有市集,百货充盈,游人纷沓,俗谓之逛庙。逛,游也,逛庙有定期。”按照逛庙的定期,北京的庙会系统可以分为每月定期日常庙会和年度节日庙会两类。

北京传统庙会的类别

第一,我们看日常生活中每月的定期庙会。明清时的北京,每月有固定某日或某几日开市的庙会。据《燕都游览志》载:“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亘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在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帝京景物略》记载更加详细:“城隍庙市,月朔望、廿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之曰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匣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可见,明代北京的都城隍庙庙会在每月初一、十五和二十五定期开放,所售卖的货物跨越南北、囊括古今,文玩珠宝应有尽有,是当时最有名的庙会。

到了清代,北京每月定期开庙的庙会更多。据清人《帝京岁时纪胜》载:“朔、望则东岳庙北药王庙,逢三则宣武门外之都土地庙,逢四则崇文门外之花市,七、八则西城之大隆善护国寺,九、十则东城之大隆福寺。”又《燕京杂记》载:“凡人家器用等物靡不毕具,而最多者鸡毛帚子,短者尺馀,高者丈馀,望之如长林茂竹。月之逢七、八日,聚市于西四牌楼护国寺,逢九、十日聚市于东四牌楼隆福寺。珠玉云电,锦绣山积;华衣丽服,修短随人合度;珍奇玩器,至有人所未睹者。”可见,从初一、十五的东岳庙会到逢九逢十的隆福寺庙会,清代的北京人几乎天天有庙会可以逛。

1912年以后,北京的都市贸易进一步发展,每月定期庙会更加热闹,其中最有名的数隆福寺、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花市五大庙会。许多庙会开庙的天数也有所增加。据《京师坊巷志稿》载:“隆福寺市期在月之九、十日。”又《北平风俗类征·隆福寺》载,自1930年“改为每逢国历一、二、九、十日为该庙会期。十月若逢大建,庙会即增至十三日”。可见,隆福寺庙会从清代的月开五六日,变成月开十数日,开庙的时间也从传统夏历变为公历。

第二,年度节日的定期庙会。是指在年节或庙宇所奉神灵的诞辰纪念等祭祀日开庙的庙会,春节庙会就属于这类。《(光绪)顺天府志》记载:

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日在火神庙厂甸(在琉璃厂)、曹老公观(在西直门内),五月在都城隍庙(在西单牌楼城隍庙街),三月初一至十五日在蟠桃宫(在东便门内),正月十八、九日在白云观(在西便门外以西二里许),四月初一日在西鼎(在蓝靛厂东头路北,即广仁官),五月初日在南鼎(在永定门外),六月初一日在中鼎(在南西门外草桥西南),春、秋二季掩骼会在忠佑寺(在左安门外南马回甸),清明、七月半、十月初一日在南城隍庙(在南下洼),正月十五、二十三日在黄寺黑寺(在德胜门外大关东、西),曰庙市。

在清代北京,每年三月有蟠桃宫庙会、四月有西鼎(顶)庙会、五月有南鼎庙会等等年开一市的庙会。这些庙会多是为了祭祀庙内供奉的神灵。相比于每月定期庙会,年开一市的庙会更加热闹。《燕京岁时记》形容四月初一西鼎妙峰山庙会的盛况为“人烟辐辏,车马喧闹,夜间灯火之繁,粲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之,共约有数十万,以金钱计之,亦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矣”。妙峰山庙会不以商品买卖为主,而以酬神赛会为主。每逢妙峰山开庙,城内各路香会,“如开路、秧歌、太少狮、五虎棍、杠香等会”(《燕京风俗志》),一定会在开庙期间登山酬神赛会,表达对碧霞元君的虔诚尊敬。当然,各路香会赛会酬神之时,也为庙会增添许多喜庆与乐趣,让游人备感愉悦喜庆。清代的北京,每年正月则会有火神庙厂甸、曹老公观、白云观、黄寺、黑寺等春节庙会。这些庙会同样十分热闹,不过与以酬神赛会为主的庙会相比,春节庙会上虽然人们也会进香敬神,但献演赛会相对少一些,而游人娱乐和买卖商品的则更多。

色彩斑斓的老北京庙会

1912年以后,北京人过春节依旧热衷于逛庙会。“旧历新年厂甸开,女郎结伴踏灯来”,这是玉壶生《厂甸竹枝词》里的句子,写了春节时北京城里的男男女女结伴逛厂甸庙会的场景。其实,1912年以后北京的春节庙会不只有厂甸庙会,城里的各种庙会轮番上演,其中“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老舍《北京的春节》)。

除夕求签关帝庙。北京人逛的第一个春节庙会应该是正阳门里的关帝庙庙会。这座关帝庙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寺庙中供奉的关帝像据《北京旅行指南》记载,是明世宗宫内的关帝旧像,因为皇帝嫌这个像太小,于是命人建造了一个更大的塑像。建成后,卜筮说这个小的关帝旧像受了百年香火,如果丢弃则不祥。于是皇帝就命人把旧像移到正阳门内的关帝庙里。关帝庙庙会每年除夕、初一和初二开庙,游客甚多。当时人们来这里进行的主要活动就是求签。这一活动在清代就十分流行,清代《都门竹枝词》中写道:“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洞里求。”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就记录了一个“名在孙山外”的关帝庙灵签的故事。故事讲有一个考生在科考前去关帝庙求签,得来签语“名在孙山外”。结果发榜时,考生进士及第,故觉得不灵验。等到殿试,他得了探花,而排在他前面状元和榜眼皆姓孙,顿觉“名在孙山外”实在灵验啊!这则故事真伪虽不得考证,但是却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关帝庙签语灵验的认可。在这些传奇故事的“加持”下,关帝庙的“关帝签”广受追捧。去关帝庙求签,逐渐也就成为北京人逛春节庙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了。

初一看钟大钟寺。除夕逛完关帝庙,初一拜会完亲友后,当时的北京人可能会选择前往大钟寺。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因为寺内有一口祈雨用的大钟,所以又得名大钟寺。春节逛大钟寺庙会,在清代就十分盛行。据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日。十日之内,游人坌集,士女如云。”后来,大钟寺庙会就没有清代那么鼎盛了,不过依旧游人众多。据志平《旧历新年中北京庙会的调查》来看,大钟寺庙会在1912年后依旧是每年正月初一起开放十日,但初五过后人就会渐渐变少。北京人逛大钟寺庙会的特色活动是“钱打中眼”,就是游人拿着钱币去掷钟内悬挂的铜钹,打中了则一年顺遂吉祥。除了掷大钟,志平的调查材料还指出“赌为大钟寺特色之一”。当时的大钟寺庙会流行“状元会、扔罗、抓茶杯、抓烟卷、抓竹牌、球打棒、球入位和转转”等赌博项目,多样的赌博游戏甚至比当时最热闹的厂甸庙会还要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丰富的娱乐活动是大钟寺庙会的一大特色。

初二财神借元宝。拜财神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初一已经逛完了大钟寺,初二就可以去逛财神庙庙会了。据清代吴长元《宸垣识略》载:“财神庙,本朝乾隆元年重建。”又《天咫偶闻》载:“广宁门外财神庙报赛最盛,正月二日、九月十七日倾城往祀,商贾及勾栏尤伙。庙貌巍焕,甲于京师。”及至1912年以后,除了大年初二可以去财神庙,正月十六也可以。逛财神庙,烧头香是重点活动。为了烧得头香,许多人在初一晚上就穿着得体地等候开庙。借元宝是财神庙庙会一大特色。《北平风俗类征·借元宝》载:“求富者斋戒沐浴,备牲醴而往,计其所求之数,而怀纸锭以归,谓之借。数月后复洁牲醴,更制纸锭,倍前所借之数纳诸庙中,谓之还。”可见,拜财神在信众的心目中极重要,需以礼待之。而借元宝则是指大家拜完财神后,可以将神像前的纸元宝借回家,等赚钱了,再以数倍纸元宝还给财神。《北京旅行指南》还指出:借元宝这个活动的收益,可以够僧侣一年的生活费用。可见财神庙借元宝在当时的北京是多么盛行!

诸事可求东岳庙。倘若有很多愿望想祈求,1912年以后的北京人可能会选择去逛东岳庙庙会。北京东岳庙庙会最早见载于元代《析津志辑佚》,其开庙从二月起一直要到三月二十八日东岳仁帝诞辰以后结束。后来开庙时间逐渐固定为三月十五到二十八日,至清末亦是如此。但在元明清的文献记录中并未见东岳庙正月开庙的记载。到了1912年以后,李家瑞在《北平风俗类征》中以“元旦东岳庙”为条目详细介绍了当时正月东岳庙的情况。书中引用《大华晚报》的材料写道:春节间初一到十五一连开放十五天,烧香和逛游的人都很多。据《京都风俗志》载:“盖此庙水陆诸天神像最全,故酬神最易。”所以,春节逛东岳庙若欲求子,可去娘娘殿前摸铜马,一定要摸头和肚子;还可以到广嗣殿中拴娃娃,诚心诚意祈愿;若求姻缘,则可去月老身上挂五色线。

老北京的东岳庙庙会

珍宝耍乐玩厂甸。厂甸即琉璃厂厂甸,是指旧时琉璃厂前面的大片郊野空地。据《清代野记》载:“今京师之琉璃厂乃前明官窑制琉璃瓦之地基址尚存。在元为海王村,清初尚不繁盛,至乾隆间始成市肆。”又《北京旅行指南·琉璃厂》记录:清末废止窑工,到了1912年以后,拆厂修路,建设海王村公园,商肆也越建越多。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琉璃厂厂甸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会开办庙会。清代时期琉璃厂庙会“街长里许,百货毕集,玩器书肆尤多……游者极盛,奇景异观,车马辐辏”(《水曹清暇录》)。诚可谓“秦楼楚馆遍笙歌,宝马香车游士女”(《帝京岁时纪胜》)。不但当时的民众爱逛厂甸,就连士大夫们也都在新年朝元会结束后,“联裾接袂以纵游观,至手灯而止”(《有正味斋日记》)。到了1912年以后,北京没有人不知道厂甸的。周作人在其散文《厂甸》中就写道:“厂甸云者,阴历元旦至上元十五日间琉璃厂附近一带的市集,游人众多。”用寿玺《厂甸》里的话说就是:“北京宣武门外赶驴市、香炉营迤东,西河沿迤西,一条南新华街人山人海般热闹,汽车、马车、人力车拥挤得水泄不通。”那么当时,人们去厂甸庙会做什么呢?

烧香敬神是传统北京人逛厂甸庙会会做的一件事。琉璃厂厂甸附近原有不少庙宇,如火神庙、吕祖祠、土地祠和观音阁等。吕祖祠香火十分旺盛,每逢春节,进香之人不断。土地祠供有土地、财神和王奶奶,每逢春节求子祈愿的人也很多。但是,厂甸庙会之所以出名,恰恰因为厂甸庙会是一个“无庙的庙会”,即烧香敬神并非庙会最核心、最具特色的内容。琉璃厂厂甸庙会让游人们流连忘返的是火神庙里的玉器首饰、土地祠的古籍书画、琳琅满目的“耍货”、惹人垂涎的美食和热闹非凡的娱乐活动。

在1937年《国讯》刊载的《厂甸和火神庙》一文中写道:火神庙不是香烟缭绕,钟磬交响,而是买卖玉器首饰的嘈杂人声在喧宾夺主。1939年《新北京报》的刊文《北京新年写景·珠光宝气之火神庙》更是直接指出“珠光宝气”是新年火神庙的特点,在这里主要聚集的是有钱人,尤其是妇女和外籍人士。观看和购买玉器珠宝和古董文玩是这里的特色活动。周作人《厂甸》一文中戏称火神庙是“十里洋场”,自己不敢上前问津。不过琉璃厂西边的土地祠应该是他常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有许多书籍字画。据清代《复试斋诗集自注》记载:“各以所校某书应考某典,详列书目,至琉璃厂访之。”又《春明采风志》载:“厂甸,昔之海王村,今之工部琉璃厂也。……廛市林立,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在清代,琉璃厂厂甸有许多专门卖书籍字画的店铺,其藏书之丰,甚至连当时的翰林院官员校阅秘府藏书时都会到琉璃厂去寻求书籍,真可谓“往来都是读书人”(《都门纪略·厂甸诗》)。1912年以后,土地祠多卖古字画,火神庙两边厢房和院后也卖字画,沿街更是有许多摊棚专卖字画。所以说,新春逛厂甸,除了“珠光宝气”,还有许多“书卷气”。此外,还有浓浓的“市井生活气”,这就要从庙会上的“耍货”、美食和娱乐活动说起了。

旧日的海王村公园

从《北京厂甸春节庙会的调查与研究》的材料来看:云集于厂甸庙会的商家中,卖“耍货”的商家最多。主要售卖空竹、风筝、气球、风车等有趣的玩具货品。这正如《帝京岁时纪胜》中说的那样:“儿童玩好在厂甸。”除了“耍货”种类丰富,厂甸庙会上的特色小吃也十分多样。有“蜜饯糖食酸梅汤,干果杂食烙灌肠,羊肚羊肠豆花饭,纸烟茶汤棉花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四五尺长的糖葫芦,“凡玩厂甸归之妇孺几乎人手一串”(周作人《厂甸》)。厂甸庙会的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据《北京厂甸春节庙会的调查与研究》和《北京旅游指南》的相关材料来看:厂甸庙会上除了买耍货、吃美食,还可以看杂技,比如西洋景、抖空竹和杂耍等,还可以运赌,虽不及大钟寺庙会的品类繁多,但也有抽签、滚蛋和转转等赌博游戏,这些都相当有人气。总的来说,旧时北京人逛厂甸庙会,核心一个字就是“玩”,不论是文人、富人还是妇女、儿童和市井百姓,都能在厂甸庙会里找到自己的乐趣,然后在新年的热闹与喜庆中好好玩一把,也难怪有人将厂甸的庙会叫作“嘉年华”了。

初八十八白云观。北京人逛白云观庙会风俗由来已久。据元代《析津志辑佚》记载:“正月初一至十九日,都城人谓之‘燕九’节。倾城士女曳竹枝,俱往南城长春宫、白云观宫观,蒇扬法事,烧香,纵情宴玩,以为盛节。”《(万历)顺天府志》载:“京师正月灯市,例以十八日收灯,城中游冶顿寂。至次日,都中士女,倾国出城西郊所谓白云观者,联袂嬉游,席地布饮,都人名为耍烟九。”在元明时期,每逢正月十九,京城许多人都会前往白云观游玩进香,叫作燕九节,又叫耍烟九、耍燕丘。燕九节的由来传说与丘处机有关,据《宛署杂记》记载:“丘真人以正月十九日于此飞升,万人集观。其后遂沿为俗节,名曰耍燕丘。”到了清代,逛白云观庙会的时间略有变化。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九日,游人络绎,车马奔腾,至十九日为尤盛,谓之会神仙。”可见清代白云观正月初一开庙一直到正月十九日结束,庙会也在十九日最为热闹。1912年以后,白云观庙会依旧是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十九或者二十结束,不过“初一至初七日游人很少,自八日以后才日渐热闹,至十五日以后则臻极盛”(《旧历新年中北京庙会的调查》)。

旧时,北京人逛白云观庙会的特色活动是初八祭星、十八会神仙、摸石猴和掷铜铃。据《北京旅行指南》载:“每岁正月初八日俗为祭星之日。卜筮之流莫不利市三倍……祭者须查得本命星官,敬以叩礼,献以香烛,云可保一年顺利。”祭星之日也叫顺星之日,这天北京城许多人都会前往白云观卜筮和祭献,以求在这个顺星吉日求得好运,保佑一年平顺。十八日夜是白云观会神仙的日子,也有文献将十九燕九节称为会神仙之日。按《白云观庙市记》和《旧历新年中北京庙会的调查》的材料来看:十八日夜是白云观的燕九盛会,也是游客最多的时候。相传这天晚上会有神仙下凡,“或化为兵士,或化为女人,或化为僧道,或化为乞丐”,只有有“仙缘”的人才能遇见神仙。凡遇神仙的人,就可以消疾祛病、延年益寿。除了参加祭星和会神仙,摸白云观大门墙壁上的石猴也深受游客信众喜爱。传言摸石猴能治病和求子,自己身体哪里疼就摸石猴对应的部位,摸猴就可治病。此行为虽屡为当时的人哂笑、批评,但仍不能阻挡游客将石猴摸得光滑顺溜。进门后有一窝风桥,据说是为了应对附近的西风寺。桥下水池中有大铜铃,传言以钱击掷,打中就可以获得幸福。除却这些特色活动,白云观庙会也有类似厂甸庙会那样买卖商品、赌博娱乐的活动。虽然这些买卖和娱乐不及厂甸庙会的规模,但是白云观庙会依然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老兰《白云观》,载1937年《国讯》)。

十五观灯精忠庙。元宵节观灯是北京的重要节俗内容。从明代到1912年以后,观灯的地点和规模不断变化。据《帝京景物略》载:“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赐百官假十日。今市十日,赐百官假五日。”《(万历)顺天府志·元宵游灯市》亦载:“元宵日,结灯货于东安门外,曰灯市。价有至数百金者。是时,商贾辐辏,珠石罗绮,古今异物杂沓毕至。冠盖相属,男妇交错。亦一时盛事。”又《帝京景物略·春场》载:“(正月)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结合这些材料可知,明代元宵灯节极受官方重视,官员有专门的假期。灯市活动每年正月初八到十八举行。灯市规模庞大,人们主要在东华门外(一说东安门外)观灯。灯市上,游人如织,商贾云集,好不热闹。到了清代,《凤城新年词》写道:“东华旧市名空在,灵佑宫前另结棚。”又《帝京岁时纪胜·上元》载:

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然五夜笙歌,六街骄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珮金貂,不禁王孙换酒。和风缓步,明月当头,真可谓帝京景物也。

可见,清代北京灯市的观灯地点从东华门外转移到了正阳门外,时间上也变为正月十三到十六日,灯市天数减少。但是灯市人气依旧,可谓观者如云。1912年以后,灯市衰落,不过依旧可以在前门外的商铺观灯,还可以前往北新桥精忠庙庙会观灯。精忠庙内供岳飞像,“开庙之期为旧历元旦,正月十三复开庙五昼夜”(《北京旅行指南》)。精忠庙庙会游人甚多,开庙期间每到夜晚,庙内挂满纱灯,上面绘满了“佞臣缚伏”的图画,独具特色。正月十五前后逛精忠庙庙会,看“佞臣纱灯”也是北京人逛春节庙会不可或缺的活动。

三十打鬼雍和宫。打鬼是一项宗教仪式。据《燕京岁时记·打鬼》载:“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傩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又《天咫偶闻》载:“黄、黑寺皆有跳步扎之举。每岁以正月,黄寺十三日、黑寺十五日、雍和宫二十一日、旃坛寺初六日。其法近古之大傩。”从材料可知,打鬼又叫跳步扎,是西域佛法仪式,清代时每年正月会在黄寺、黑寺、雍和宫等寺庙举行。其形式类似大傩,由喇嘛庙的僧人扮演诸天神将驱魔。观看打鬼的游人十分多,且人们认为观看打鬼有助于除害得吉。1912年以后,看打鬼依旧是北京人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据《旧历新年中北京庙会的调查》考证:当时每年正月十三到十五,到黄寺看打鬼;二十三到二十五,去黑寺庙会看打鬼。打鬼仪式的内容与清代一样。据《北京旅行指南·雍和宫》记载:“雍和宫为北平之最大喇嘛庙,有喇嘛数百,向赖中央蒙藏经费之补助及门票等之收入。历年于旧历正月二十九、三十及二月初一日演习打鬼三天。第一日名演鬼,第二日名打鬼,第三日名转寺,为清鬼降魔之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虽然举行打鬼的时间和地点在不断变化,但是对于逛庙会看打鬼的执着,北京人是没变的。1912年以后,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的当数雍和宫庙会的打鬼。这在1935年《北平晨报》的刊文《雍和宫·万人空巷看打鬼三场哗经完结了一番盛举两个勇士几鞭打开了重围,粉塑傀儡前日已被斩首》中可见一斑。

雍和宫庙会上围观送祟的人群

从厂甸到白云观,从求关帝签到看打鬼,旧都北京的每个春节庙会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庙会在当时人们的节俗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北京春节习俗的重要内容。从明清到1912年以后,北京春节庙会的特色习俗和基本功能,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但总体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春节庙会以“敬神酬神、商品交换和大众娱乐”为主要内容和功能的基本结构一直保持不变,只是民国时期春节庙会的“商品交换”功能相比于前代更加突出。此外,1912年以后,政府主推国历想改变庙会以旧历时间为标准设定开庙时间的习惯,于是将原本在正月初一到十五才开的厂甸庙会,改为新历法的一月一日到十五日,结果“因习俗难改,游人甚少,因徇商人之请,复有旧历岁首仍举行春节临时市场”。由此亦可见,庙会在自身运作机制上也是传承前代,维持稳定。

今天,许多北京人依旧有在春节逛庙会的习惯,如著名的地坛庙会、龙潭湖庙会、东岳庙会、陶然亭庙会和八角游乐园庙会等,春节期间都是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当代庙会有时会过分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了文化内涵与社会效益。我们应当在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环境,进行改革创新的同时,重视继承弘扬传统庙会在稳定与和谐社会上发挥的特色功能,用红火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北京春节庙会这一文化品牌映射出时代的光辉,让我们的中国年,更具人文魅力。

作者:萧放、林加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1年第2期

来源:文史知识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北京多个传统庙会初一热闹开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1
年味拉满 北京华天多家老字号“龙”重亮相大观园庙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0
2024厂甸庙会正月初一至初五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9
北京交管局发布春节期间交通提示:8天不限行 11日至14日为出京车流高峰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春节假期民俗庙会周边交通压力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北京:预计春节假期民俗庙会、景区商超周边交通压力集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厂甸庙会初一开市 突出“文市”特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北京交管:春节期间庙会周边部分道路采取临时管理措施 注意绕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