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大兴国际机场里的艺术畅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26 20:13

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由中央美术学院担纲实施的“公共艺术整体规划”让“新国门”处处洋溢着艺术气息——这座被誉为北京新地标的大兴国际机场将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博物馆”。

美院机场1.jpg美院机场5.jpg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点位分布图

公共艺术的介入,早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期间就已开始。2016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应邀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整体策划及重要节点艺术品、艺术化设施方案设计”项目。艺术家们建议,人文机场的营造需采用艺术+交互、艺术+功能、艺术+计划、艺术+平台的方式,让新机场充满人性关怀,拥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博物馆与机场空间、建筑紧密结合,成为既反映传统文化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一张烫金国家名片。

经过多次实地踏勘,艺术家们分析新机场不同空间的属性,将这里划分为慢行空间(值机大厅、垂直交通空间、指廊空间、中心峡谷)和快行空间(安检空间、站厅层空间)。不同空间的视觉呈现分别满足标识性、指引性、互动性、观赏性、多元性等不同需求。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进行人文机场营造,最终带来“出入之际,人文滋养,即使候机等待,也可心存喜悦”的全新文化体验。

美院机场3.jpg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项目总指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带队在机场施工现场

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氛围的营造还在持续进行中。除了艺术+交互的公共艺术、艺术+功能的艺术化设施之外,未来二期还将通过艺术+计划的遗产活化、艺术+平台的“天空美术馆”形成自我“生长”的文化氛围。

天空美术馆将成为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分馆。未来,来机场接机的人们不必再对着小小的出口望眼欲穿,而可以置身一个艺术空间里,一边欣赏艺术品,一边透过玻璃墙壁寻找自己正在等待的亲友。

新机场将借助这些崭新的文化平台,不断释放更多可能性和文化生长性,真正成为一座公共、开放、共享的艺术博物馆。

部分作品赏析:

美院机场6.jpg

五庭院之“中国园”——公共艺术作品《石径》,作者徐冰,作品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三层南指廊庭院“中国园”,本作品为一组石凳,上刻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书法。原文为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英文方块字书法是徐冰设计的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他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和英文的字母书写交织,创造出新的文字书法概念

美院机场8.jpg美院机场9.gif

五庭院之“中国园”——公共艺术作品《假山石175#》,作者展望,作品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三层南指廊庭院“中国园”,作品用不锈钢拷贝真实的石头,抛光成镜面,制作成一个真正的“假山石”。融古今哲理之逻辑矛盾于镜面光亮的美妙反射中,可谓既人工又自然、既传统又现代

美院机场11.gif

远程交互——公共艺术作品《舷窗》,作者王中、靳海璇,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三层南指廊,该作品通过机场机窗装置与中国各地自然人文风光互动。采用交互式触控显示器、不锈钢制作而成。此次作品设计是采用飞机舷窗的形象为主要设计元素,舷窗屏幕上有一些小图标,每一个图标记录着一个景点的影像,点击图标,建筑物会变成实时影像出现在游客面前,有较好的互动性

美院机场14.jpg

指廊遮阳——功能性公共艺术作品《花语》,作者马浚诚、张默一,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二层西南指廊端头,整个作品采用金属机械、弹力纤维织物制作而成,每个电机驱动的单元可以随着音乐律动开合,在半空间中做优美的集群运动。根据日照变化,花开大小也会实时发生改变,起到自动调节光线的作用

美院机场19.jpg

儿童设施——公共艺术作品,作者熊时涛、王维东,作品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二层东南指廊,是一组儿童公共艺术化设施。鲲是中国古代生活在北方海里的大鱼,有文献曰“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作品以钢板和木制材料呈现出鲲的轮廓,再以挂网悬挂其间,创造出儿童攀爬玩耍的场所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岩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座大型空港的绿色探索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08-14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演“永恒的经典”音乐会
北京大兴官方发布 2023-05-27
古琴天籁音响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9
首都图书馆大兴国际机场分馆正式开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29
“新中国大工匠智慧——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题展览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30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进入夏航季
新华社 2020-05-04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1-20
大兴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通关更便利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 2019-1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