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方案”助力文明对话开启新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07:02
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不断落地生根,为人类社会的团结进步、共同繁荣注入文明力量,为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提供持久动力。新征程上,中国将携手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了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本次联合国大会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呼应。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充分表明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关于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在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共识。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文明是一个体系。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从理论层面探寻人类文明发展方向,昭示世界文明百花园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从实践层面探索不同文明如何共处,为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国倡议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旨在充分发挥文明对话对于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工作的坚定支持,体现了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中的大国担当。

中国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者,也是积极的践行者。中国代表在联大全会介绍决议草案时表示,中方鼓励各方根据联大决议规定,举行丰富多彩的国际日庆祝活动,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对此,多国人士表示,期待未来与中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书写文明对话新篇章。

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首届“良渚论坛”到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为各国人民搭建起增进友谊的平台;从举办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到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形式多样的民间交往精彩纷呈;从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美术馆联盟等到组织“艺汇丝路”采风活动,共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充满活力……中国携手各方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发展的行动更加坚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不断落地生根,为人类社会的团结进步、共同繁荣注入文明力量,为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提供持久动力。新征程上,中国将携手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知行合一的大国担当
新华社 2024-06-15
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外交部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1
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
人民日报 2024-06-10
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8
携手铺就人类文明相得益彰光明大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