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钢琴家奥拉夫松首次携《哥德堡变奏曲》中国巡演:不惑之年,有更深体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19:33

继本月2日晚登台国家大剧院,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舒曼与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后,3日,冰岛钢琴家维京格尔·奥拉夫松又马不停蹄的携个人全新专辑《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现身施坦威之家北京。现场,他分享了专辑录制及巡演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在分享会结束后为现场听众演奏了巴赫《管风琴奏鸣曲第4号》行板和《哥德堡变奏曲》主题与第一号变奏。奥拉夫松回忆,“2008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巡演,音乐会非常圆满。”他表示,他对在中国演出并不陌生,且一直关注着中国。

微信图片_20240605173725.jpg

去年10月6日,环球音乐旗下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DG)签约冰岛钢琴家维京格尔·奥拉夫松发行全新专辑《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一经推出就被世界多个媒体和评论家报道,并很快获得了ICMA国际古典音乐奖“巴洛克器乐”提名、Presto2023年度唱片、《星期日泰晤士报》2023年十佳专辑、《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2023年最佳古典音乐专辑等多个奖项。今年6月,奥拉夫松首次携《哥德堡变奏曲》在中国举行巡演,除了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舒曼的钢琴协奏曲之外,他在多座城市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作为当今流媒体平台和音乐厅最受欢迎的巴赫音乐家之一,奥拉夫松曾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冰岛的古尔德”;他在2023/24乐季的主要使命是全球巡演70多分钟长的《哥德堡变奏曲》。奥拉夫松5月31日在上海完成了国内首场《哥德堡变奏曲》巡演音乐会,此次音乐会开票7分钟就销售一空。事实上他早在2008年10月就在国内举行了巡演音乐会且非常圆满。

“我在孩童时代就经常去弹奏巴赫的音乐,但是那个时候巴赫的音乐对我来说只有教学方面的意义,我去学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我要去遵守一些演奏钢琴的规则,就好像我在不断的去解谜题一样。”《哥德堡变奏曲》巡演的想法始自奥拉夫松对巴赫的喜爱和二十多年前他对这部巨作的第一次练习。奥拉夫松坦言真正爱上巴赫的音乐是在十三四岁,“我第一次听到了钢琴大师埃德温·费舍尔演奏的巴赫《前奏曲与赋格》,才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巴赫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同时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他的音乐就好像诗歌一般,以特殊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自此巴赫就成了我最爱的音乐家之一。”奥拉夫松认为,演奏巴赫的作品是需要跟作曲家共同成长的,“在演奏巴赫的时候,音乐家本人需要做出更多的创作和决定,我在练习巴赫的过程中也随着巴赫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这个过程非常美妙。”

时隔二十多年才首次录制《哥德堡变奏曲》,奥拉夫松却感到幸运而不是太晚,在他看来,四十岁的年纪录制这部作品体悟更深。“我对于巴赫音乐的思考花了更长时间。如果我很早就开始录制,可能只有一种理解。现在我可能有更深的体悟,能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巴赫。”

微信图片_20240605173705.jpg

《哥德堡变奏曲》是奥拉夫松第二次录制巴赫专辑。早在2018年他就发行了首张《巴赫》专辑,当时这张唱片广受好评,赢得了BBC音乐杂志年度最佳专辑、Opus Klassik独奏器乐大奖以及其他众多荣誉,并因此被评为《留声机》年度艺术家。他本人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冰岛的古尔德”。对于“冰岛的古尔德”这个称呼,奥拉夫松表示诚惶诚恐,“古尔德可以说是20世纪最好的音乐家之一,我也非常喜欢他,喜欢他的理念、他的演奏、他在录音室的创新以及他不断探索自己的音乐之路。用这个称呼可以让人们更有兴趣了解我。巴赫音乐的难度让我无处藏身,但包括他在内的人们之所以喜爱巴赫,喜爱《哥德堡变奏曲》,是因为巴赫能把平衡带到我们这个不平衡的社会当中。” 

“《哥德堡变奏曲》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钢琴家就像在奥运体操比赛中一样无处藏身。它包含30个变奏,如果第一个变奏以这样的速度演奏,那么下一个变奏又该如何呈现呢?我一直在思考细节方面的问题。” 奥拉夫松认为,《哥德堡变奏曲》是一首极具挑战性的作品,它足以让钢琴家无处遁形,最大的挑战在于对情感的掌控和音乐的处理。“这首长达70多分钟的巨作,我要如何确保其整体性?这是一个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挑战。”

正因为《哥德堡变奏曲》的难度极大,奥拉夫松认为,仅仅一次录音不可能代表自己的理解,有可能的话,最好录三十次。“对我来说只录制一个版本的压力是巨大的。《哥德堡变奏曲》全球巡演共计96场,其实每场都是一个新的版本,哪怕是同样的音符,它都会带着新的含义,新的生命。”

微信图片_20240605173711.jpg

奥拉夫松对中国古训“四十不惑”非常有共鸣,“到了四十岁我觉得自己更加睿智了,不再有很多困惑了。在为DG录制专辑时,我注意到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家在过去50年里主要录制了大型音乐作品,比如全套交响乐作品集。我开始思考,如果像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这样的音乐大师还在世的话,他们是否也会选择以全套音乐作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呢?”

谈及未来,奥拉夫松表示,想将这些巨作拆分开来,打破音乐史上固有的时间线。对于中国和冰岛的民间音乐,他也希望作曲家们能够探索新的呈现方式。此外,他表示,未来也会录制一些重要的大型作品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惊喜。

今年6月,奥拉夫松首次携《哥德堡变奏曲》在中国举行巡演,除了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舒曼与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之外,他在广州、深圳等多座城市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整体巡演会在德国汉堡收官。今年秋天,他将和柏林爱乐乐团在英国逍遥音乐节登台,还将和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在欧洲并肩演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三体》中的巴赫变奏
北京日报 2023-03-02
专栏|在哥德堡遇到奥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6
纪念|格伦·古尔德诞辰九十周年,乐迷们用这样一场读书活动纪念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5
专访爵士钢琴家戴梁:将民族文化融入爵士乐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4
余隆再度执棒《谜语》变奏曲 开启上海交响乐团2022-23音乐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