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特朗普获罪如何搅动美国大选
光明日报 2024-06-02 11:30

美国当地时间5月30日,经过两天的闭门审议,纽约曼哈顿一家法院由12人构成的陪审团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裁定前总统特朗普“封口费”案所涉34项罪名全部成立。主审法官胡安·梅尔尚决定于7月11日举行量刑听证会并宣判。

如此,特朗普成了美国历史上首位被裁定有罪的前总统。距离美国总统大选不到六个月,兼具“前总统”和“候选人”双重身份的特朗普“戴罪”竞选,其引发的民众反馈和政治效应构成了透视当前美国政治生态变化的特殊切入点。

案情回顾

“封口费”案是目前针对特朗普的四起刑事诉讼案中,唯一一个在11月大选投票日之前开庭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案件。陪审团裁定,特朗普为隐瞒“封口费”而伪造商业记录,违反纽约州相关法律,所有刑事指控成立。

2023年3月,纽约曼哈顿地区检察官阿尔文·布拉格宣布对特朗普的指控,称特朗普伪造商业记录以对选民隐瞒负面信息和非法活动。涉案的13万美元“封口费”,是特朗普于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委托其律师迈克尔·科恩向成人电影女演员丹尼尔斯支付的,目的是避免后者声称与特朗普有染的桃色丑闻影响选情。

“封口费”案的背景可追溯至2006年。丹尼尔斯称在一场名人高尔夫比赛中认识了已婚的特朗普,并在之后近一年中与其保持不正当关系。十年后,在特朗普参加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丹尼尔斯通过经纪人寻求向媒体披露此事。据报道,特朗普得知后,派其私人律师科恩向丹尼尔斯支付了13万美元“封口费”,此事才在当年大选期间得以平息。

2018年,美国媒体曝光“封口费”事件。同年4月,美国联邦调查局持搜查令突袭了科恩在纽约曼哈顿的办公室和住家,并取走相关文件,以其涉嫌竞选财务违法等理由开展调查。

检方认为,特朗普在大选年支付的“封口费”原则上应属于竞选经费,而根据美国联邦法律,竞选资金应该予以披露,否则为犯罪行为。然而这笔费用却被蓄意伪造成“律师费”,分期返还科恩此前垫付的款项,目的正是掩盖其违反纽约州和联邦选举法规的行为。

选情摇摆

路透社报道称,伪造商业纪录罪在纽约州至多获刑4年监禁,但实际判决中通常获判较短时间监禁、罚金或缓刑。特朗普即便被判入狱服刑,仍可继续竞选总统,甚至可在胜选后宣誓就职。

美国法律界普遍认为,鉴于其年事已高、所犯罪行为非暴力犯罪,特朗普不太可能因为相关罪名成立而在7月11日被法官判决入狱——他更有可能面临罚款或缓刑。特朗普方面必然会向曼哈顿上诉法院提起上诉,从而将最终判决拖延至大选以后。

获罪的特朗普肯定还会继续参选。美国宪法中没有任何条款禁止犯有重罪的人参与竞选或担任总统,这意味着曼哈顿法院的有罪裁定并不会在法律层面构成特朗普继续参选甚至当选的障碍。美国宪法对总统候选人仅有三项要求:必须是在美国出生的美国公民、年满35岁且在美国居住至少14年。

特朗普在裁决后立即发表声明,一如既往地攻击审判是一场“被操纵的”政治迫害行动。特朗普坚决否认“封口费”案全部指控,也否认与丹尼尔斯有染,一直强调本案及他所受另外三起刑诉均有政治动机,是拜登的民主党盟友意图施加政治伤害。

将法律与政治问题挂钩,显然是特朗普团队应对所有刑事指控的主导策略。特朗普将自己塑造成民主党当局司法迫害的对象,希望以此进一步激起公众的同情,拉拢更多支持者。

的确,陪审团裁决公布后,支持特朗普的筹款网站迅速募集到了数百万美元,甚至有网站一度因访问人数过高而崩溃。在舆论界,确实一直有特朗普会因涉罪而更受选民支持的说法。

但实际上存在另一种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形。基于当前美国政治日趋两极分化的事实,无论特朗普是否被判有罪,真正受到判决影响的摇摆人群只是少数。正如一些美国媒体所言:有罪判决并不会让公众对于特朗普有新的认识。换言之,保守派和自由派支持者们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投票倾向,不大可能受司法判决的影响。大量民调数据也支持这一判断:当前的刑事判决仅仅影响少数人(约6%)的投票倾向。

通过更进一步分析则可以发现,少数人的摇摆对特朗普团队而言并非好消息,有罪的判决结果可能影响特朗普在关键摇摆州的选情。根据彭博社和美国晨间咨询公司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民意调查,如果特朗普被定罪,53%的关键摇摆州选民将拒绝为他投票。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和益普索集团的另一项民调显示,定罪或将使特朗普失去三分之一以上独立选民的支持。鉴于特朗普与拜登的总体民调相持不下,双方核心选民群体即使少量流失都有可能对选举结果造成实质性冲击。

结局难料

这件事还远没有结束。”特朗普在离开法庭后抨击了法院的裁决。然而,此时的特朗普似乎不如以前那样意气风发,看上去心事重重。

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是美国历史上耻辱的一天。”当然,他只是以历史之名,抨击民主党搞政治迫害。

而历史确已改写。在特朗普之前,从未有在任总统或前总统被指控犯罪。在获罪边缘走过一遭的美国总统,倒是有过那么几个。

1872年,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因为在华盛顿驾驶马车超速被一名黑人警官拘捕,后在警局缴纳罚款后获释。

1974年,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宣布辞职以避免被国会弹劾,其继任者福特则在上任后针对尼克松在任期间可能犯下的任何罪行宣布“给予全面且无条件的赦免”,帮助尼克松免于牢狱之灾。

1998年,克林顿总统因在莱温斯基丑闻调查中涉嫌伪证罪和妨碍司法公正被众议院弹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众议院弹劾的民选总统,但由于在参议院投票中弹劾票未能超过三分之二,参议院宣布克林顿无罪。

如果说格兰特“马车超速案”往往被当作名人轶事,公众多持宽容态度而不以为意,尼克松弹劾案与克林顿弹劾案对两位总统的历史定位、政治遗产和公众形象则产生了严重的打击。作为一国元首,身陷政治丑闻和法律争议,即便未能定谳成罪都形成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遑论已然定罪。

更何况,特朗普还面临其他三起更加严峻的刑事诉讼案:试图影响佐治亚州2020年大选结果;涉嫌在2020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中煽动暴力;涉嫌在离任后以不当方式处理敏感文件。但由于这三起案件的审理已被推迟,因此不太可能在11月大选前结案。

美国宪法并不禁止“戴罪”竞选,乃至“戴罪”任职,在任总统更享有司法豁免权。因此,特朗普希望通过赢得本次大选而获取法律转圜余地的内在动力将更为强劲。至于戴罪当总统还有多少合法性,相信特朗普对此并不关心。

大多数共和党人也不会关心。在华盛顿政治高度对立的当下,对政治人物的评价早就按党派严格划界,理性规范已让位于煽情口号,相互间的“政治迫害”也并非全是想象。如今的美国,“以权力制衡权力”正在快速异化为以身份政治为基础的无底线相互攻讦,这倒是给了特朗普继续参选的底气乃至胜选的希望。

政治与法律纠缠,民情与舆论纷乱。大结局也许正像特朗普所说,“真正的判决”将在11月总统选举时见分晓。

文/黄海涛(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被裁定在“封口费”案中有罪,特朗普发声:这一裁定是“耻辱”!
环球网 2024-05-31
重罪指控成立,特朗普成美国史上首位被判有罪前总统
央视新闻 2024-05-31
新一天“封口费”案庭审结束,特朗普:法庭上发生的事“令人惊叹”
环球网 2024-04-26
检方同意推迟特朗普“封口费”案开庭日
新华社 2024-03-16
特朗普就试图推翻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一案首次出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