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两区”建设迭代进入2.0 阶段 今年前4月“两区”招商引资8409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2 11:47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两区”建设进入迭代升级的2.0阶段。5月22日,市商务局组织召开“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两区”政策红利不断转化为项目落地实效,今年1-4月,“两区”招商引资累计新增储备项目3098个,累计落地项目1936个,涉及资金8409亿元。

聚力新质生产力 推动更有力度的开放

据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介绍,今年“两区”工作围绕落实示范区2.0方案,以海淀、朝阳等七个自贸组团及金融等七个领域为重点,制定“7+7”配套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区域“点单”、跨部门协作方式,推动约30项集成性制度创新,聚焦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政策“会诊”,形成梯度式制度创新格局。

在深化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方面,揭牌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聚集区,九合创投、德勤中国等10家机构首批入驻;促进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中国总部在京落地;推动P4中英精准医疗(北京)创新中心落地,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平台;京津冀共建全市首家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的重大创新平台——朝阳创新中心。

“两区”建设注重扩大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提升金融开放的“含新量”。目前已获批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中心;落地全国首个金融领域ESG数据评价服务标准化试点;推动国内首家新设外资全资控股子公司渣打证券、我国第二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万事网联正式展业。提升健康医疗领域开放的“含金量”。市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提出加速创新药械审评审批等八个方面32项措施;在昌平区和经开区设立的“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累计服务企业800余次;推动瓦里安医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在强化数字经济领域规则探索方面,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制定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探索外商投资企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绿色通道”,已覆盖汽车、医药、民航、零售、人工智能5个行业110余家企业,企业走“绿色通道”,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时长平均缩短50%;落地全国首个外资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案例;发布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监管沙盒,成为我国首例人工智能监管沙盒。

巩固多元开放格局 推动更有层次的开放

郭文杰介绍,“两区”建设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在科技创新片区,启动建设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ESG绿色金融联盟;深化“自贸通办”模式,推动在津冀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在高端产业片区,深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开放世界首个联通首都城市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载人示范场景;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落地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占全国75%以上。

一季度,北京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28.5%,较去年底提升9.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实现营收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五个自贸品牌成色更足。

“两区”建设持续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随着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中关村综保区提前通过正式验收,这里也是全国首个取消物理围网的综保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智慧监管模式。天竺综保区加快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完成全球首款治疗儿童软骨发育不全等罕见病药品的保税备货及顺利交付,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开业。大兴机场综保区加快推进二期建设。

在推动重点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面,丽泽金融商务区加速集聚金融要素,引进华源证券、东方富兴等一批优质金融企业;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探索前沿科技,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地北本电器、中奥汇智等高精尖日资项目;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深化开放合作,德国MediCAD医疗软件中国总部及研发中心等10余个项目完成签约;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助力绿色发展,开工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围绕企业和人才 推动更有温度的开放

在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方面,相关部门与商务部共同举办“投资中国”2024首场标志性活动及配套北京专场活动;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实现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在京津冀三地互认互通。实施“合格保证+符合性验证”检验监管模式,实现进口机电设备“分钟通关”;开行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班列。

在人才发展环境方面,试点实施赴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北京工作的科研、法律等六类高层次人才可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赴港澳人才签注,每次在港澳地区停留不超过30天。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累计提供签证服务3000余次。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

此外,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运用。通过预审后将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内,平均压缩85%以上;上线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一点通”服务系统,实现行政、仲裁、公证等渠道线上集成。

郭文杰介绍,下一步“两区”建设还将在三部分发力,一是持续拓展制度创新的深度广度。加速落实示范区2.0方案,力争年底前基本落实各项任务。围绕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推进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多部门协同监管等集成性制度创新,加强一揽子谋划、一体化推进。聚焦低轨卫星出口等直面企业诉求的制度创新,抓紧打通实施路径,让制度创新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园区提质升级的力度。统筹抓好自贸组团、“两区”重点园区等各类平台载体建设,以园区评价为抓手,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更好吸引产业链上的优质主体落地,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出台外商投资条例。持续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两区”“亲密伙伴”政策解读会等机制,帮助企业知晓政策、解决难题。用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激发更大市场活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今年前4个月北京朝阳新增“两区”入库项目470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3
朝阳“两区”建设发布15项制度创新举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北京“两区”建设任务实施率近98%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1
以“两区”建设优异成绩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8
上半年北京新增“两区”入库项目7035个 同比增长208.1%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