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重释“汉魏革命”的意义,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风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17:00

·东汉时期,皇帝、外戚、宦官和士大夫四大势力之间的反复对抗和冲突是历史的主线,最终以一场戏剧性的“献帝禅让”完成了王权更替。作者徐冲教授对于传统历史书写中“汉魏革命”的解读,犹如一把冷静的手术刀,层层剥离,直抵其历史逻辑的核心;又像一柱从历史尽头回打的探照灯,激活史料,带领读者重新发现“汉魏革命”的意义,已远不止于易姓换代,更意味着整体政治秩序和国家理念的转换。

·对于中古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墓志史料的分析,本书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和分析,带领读者回访历史现场,展现中国中古社会的独特景观。

【内容简介】

魏晋禅代之后,虽然西晋官方仍以曹魏为正统,情况却开始起了变化。陈寿《三国志》将魏、蜀、吴三国并置却为朝野精英所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西晋灭吴完成南北统一,又为孙吴时代以敌国立场写下的诸多传闻之辞提供了流通舞台,使其逐渐进入主流视野。至永嘉南渡,在建康精英对中州往昔的频频回顾中,形势终至彻底倒转。习凿齿《汉晋春秋》发其端,范晔《后汉书》定其谳,我们目睹了曹魏王权在历史书写中的跌落;献帝本人则以一种戏剧化的悲剧形象,被献祭于这场迟到的“复仇”。

本书围绕“汉魏革命”和“北魏墓志”两大主题,对3—6世纪的中国史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所谓“带献帝去旅行”,焦点并非献帝刘协个人的旅行体验,而是旅程本身的路径与风景。作者游走于文本的“表”“里”“内”“外”之间,力图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风景”,重现“盲音”。

【作者简介】

徐冲,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2012)、《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2020),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杂文十余篇,译著、译文多种。主编《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及学术辑刊《中国中古史研究》。

相关阅读
人物|王立群:历史就是现实现实让人读懂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1
赏读|王晴佳: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新知|当代台湾的历史书写:话语、史观及其“建制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赏读|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历史的游荡者》出版,学者李硕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