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栏|《五噫歌》与“举案齐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17:00

WechatIMG2238.jpg

◎王红(四川大学古典文字教授)

东汉有一首楚歌《五噫歌》,以五个拉长声调的叹词“噫”构成强烈的抒情节奏,长吁短叹,颇为动人。“五噫”作者的遭遇及相关故事,就更让人感叹了。

据《后汉书·逸民传》载,太学生梁鸿,家贫,博览无不通,性格孤介,不追逐荣利,满腹学问却以给人牧猪为生。势家大族仰慕他的品节,多有欲嫁女于梁的,梁全不动心。

同县孟家有一“肥丑而黑”的女儿,年三十不嫁,宣称“要嫁人就嫁贤能如梁伯鸾(梁鸿字)的”。梁鸿听说了这个奇女子,立即聘娶孟女为妻。新婚之日,孟姑娘盛妆入门,梁鸿却连续七天不理睬她。孟姑娘请问原因,梁说:我想娶个穿粗布衣和我一同隐居深山的妻子,你衣着华丽、施朱傅粉,这打扮离我的愿望太远了啊。

孟姑娘容貌不佳,眼界心胸却丝毫不逊于梁鸿,再加上体格健壮,勤于劳作,能举得起舂米的石臼。遂回答丈夫说:我不过是试探一下你的志向罢了,隐居之服早就备好了。立时卸了钗环,将长发随手挽起(当时叫“椎髻”),换了布衣,操持起家务来。梁鸿大喜:这才真是我的妻子!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夫妻进入霸陵山中,过起耕织、读书、弹琴的自在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梁鸿因事到洛阳,登上芒山,看着京城宫室宏丽,满目繁华,想起普通百姓的辛劳愁苦,悲从中来,作了一首《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室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大意是:我登上洛阳城郊的北芒山,回头俯瞰京城,宫室是多么巍峨,修建它们的百姓多么辛劳,这种劳苦简直没完没了啊。

他唱了这么一首简单的歌,长长地叹了五声“噫”就走了。

谁知这就给自己和家人噫出了塌天大祸。此时是东汉第三个皇帝汉章帝时期,号称盛世。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以来,屡屡标榜节俭,反对奢侈,不断摆出重视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的姿态。而修建皇家宫殿时,浮华得比秦皇汉武也差不到哪里去。

班固等宫廷文人都懂得看破不说破,如班固作《两都赋》还要与西都长安比较,竭力赞美东都洛阳的崇尚节俭。山野文士梁鸿却长吁短叹,一举说穿,这岂不打皇帝的脸?

《五噫歌》传到汉章帝耳中,一下惹恼了皇帝,下令搜捕作者。梁鸿只好改名换姓,携了妻子逃亡,先到齐鲁,再到吴郡(今江苏苏州),流落到富人皋伯通家当佣工。

梁鸿孟光沦为奴仆,住在下房,夫妻间的礼节、士人家庭的体面依然一丝不乱。每到吃饭时,孟光总是将粗陋的食物放在木托盘里,举到眉毛的高度,低着头,端端正正地捧给梁鸿。这与奴仆身份反差过大的举止被主人皋伯通偶然撞见,十分惊讶,暗中打听,识破了梁鸿身份,遂将他们夫妻当宾客供养起来。梁鸿从此在皋的庇护下闭门著书,直到病逝。

“举案齐眉”是梁鸿夫妻的日常仪节,他二人若始终隐居山中,该仪式日日上演也无人知晓。变姓名藏到皋家,仆人身份的低贱与仪节的庄重高贵形成了巨大反差,由此引起注意,而被皋伯通识破行藏,“举案齐眉”的佳话也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恐怕是一心避世的梁鸿孟光始料未及的吧。

“举案齐眉”故事已成为成语为后人熟知,该故事中易被忽略的部分是梁孟二人隐藏于皋家的原因——被汉章帝搜捕。

汉章帝刘炟在历史上还算一个较为宽厚的皇帝,提倡儒学,禁用酷刑,减轻赋税,似乎是有些“德政”的。但他也放纵外戚,养痈遗患。大舅子窦宪骄横不法,他当面斥责为“指鹿为马”的赵高,却并不制裁,导致和帝时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的恶劣局面。

司马光就此评论“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资治通鉴》)。从梁鸿的被追捕可看出,这个“宽厚”的皇帝还有“人主”的一个通病:爱听赞美辞,容不得批评意见。书呆子梁鸿不识时务,生逢“盛世”,不歌舞升平,却感叹民生疾苦,败了皇帝的兴,也打破了自己的山中悠闲岁月,只好躲到皋伯通家和孟光“举案齐眉”了。

2024.1.1

供图/雨驿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汉江泳思(之十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0
专栏|《五噫歌》与“举案齐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专栏|过节谈谈“唱”与“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专栏|过节谈谈“唱”与“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专栏|二十年前旧板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