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一站式调解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维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1 07:00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道路,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走出维权困境,是服务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应以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为核心,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落实到行动上,将此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多头跑,办理此类纠纷调查取证难、事实认定难和法律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人社部门要加强与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特点优势,积极探索打造“人社牵头、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催生了诸多新的经济模式和就业形态,新的生产力关系形成了新的劳动关系,出现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网络促销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去年2月公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已达8400万。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保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发挥着显著的就业“蓄水池”作用,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

必须看到,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也对以传统劳动用工为调整对象的劳动法律制度提出了新挑战。现实中,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长期面临渠道不畅、费时耗力效果不彰的窘境。在此语境下,人社部等六部门就探索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作出部署,可谓抓住了问题解决的“牛鼻子”。

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道路,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虽然诉讼维权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实现定纷止争的优选模式,但由于诉讼程序复杂,且需要提交完整的证据,对于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并不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因此,在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日益多发的现实背景下,着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一站式调解维权工作模式,对确保该类群体维权不再受阻,无疑更具现实针对性。

调解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法宝,不失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的有力抓手。相比诉讼维权,用调解方式维权,不仅可以在争议双方一致同意调解的情形下,免除诉讼维权繁杂的专业程序,让争议的双方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节省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而且因此举能让双方平等自愿达成一致协议,更有助于实质性化解劳动争议,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因如此,近年来相关部门在处理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的劳动争议纠纷中,都更多注重调解,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过,鉴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维权牵涉众多职能部门,如果不强化相互间的协作配合,调解也难以充分发挥实质性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维权之功效。从一些地方和领域的情况看,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力、各自为战,已成为掣肘调解及时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的主要障碍,亟待用更优化的工作机制予以破解。

此次人社部等六部门积极探索打造“人社牵头、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的多元联动调解工作格局,旨在整合各相关部门的职能特点和专业优势,通过无缝衔接协作的联动工作模式,让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协同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便捷维权,其效果值得期待。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道路,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走出维权困境,是服务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相关部门应以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为核心,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落实到行动上,把这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后顾之忧
经济日报 2024-06-20
经济日报金观平: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后顾之忧
经济日报 2024-06-20
补短板、强规范 多部门为新业态劳动者加快撑起“保护伞”
新华社 2024-05-06
劳动关系认定不易 职业伤害保障不足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时工作普遍
法治日报 2024-05-0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境:劳动关系认定不易,职业伤害保障不足
法治日报 2024-0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