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直播间买翡翠,证书难保真:“假证书、假鉴定”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解放日报 2023-12-15 10:32

即便“双12”落幕,但数以万计的购物直播间仍旧人声鼎沸。多家调查机构数据显示,直播购物已成为热门消费渠道。

同时,“直播间有假货”的消息也层出不穷,食品服饰品质参差不齐,珠宝首饰价格纠纷不断。有上当了的消费者很是不解:明明直播时眼看着主播现场鉴定,当场出具鉴定证书,为什么到手的仍旧是假货呢?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直播购物涉及多个环节,“眼见为实”并不能让人放心。

“看到不少直播间在卖翡翠,晶莹剔透,比线下便宜不少,我就动心了。没想到5000多元全部打了水漂。”消费者余先生十分后悔。

此前,喜欢翡翠的他被社交平台上的“种草帖”吸引,发现很多直播间都有“产地直销”翡翠,品相好、价格合理,而且都有鉴定证书。对于他提出的问题,主播一一回应,包括近距离展示翡翠、鉴定证书等。

在看了数晚直播后,余先生决定下单。付款数天后,余先生确实收到了相关挂件及鉴定证书,带有中国计量认证CMA标志,并显示挂件为“翡翠(A货)”。余先生不放心,将挂件送往国家轻工业珠宝玉石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位于上海的一个检测站复检,却被告知产品为“漂白充填翡翠”,即俗称的“B货”翡翠。

上海辟谣平台向多家直播平台的珠宝类商家询问,产品是否有鉴定证书?有的商家说,产品自带证书,均来自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也有商家说,他们不发放鉴定证书,而是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先将商品寄往平台指定的鉴定机构,由鉴定机构鉴定完成后,再将鉴定证书、产品一同寄给消费者。

与此同时,以“假证书、假鉴定”为主题的灰色产业链,进一步让直播间假货有机可乘。

当前的鉴定机构,常见的有企业自设鉴定机构、研究机构或行业协会检测中心、经相关部门授权的检测机构等。名目繁多,良莠不齐。

如果企业通过自设的检测机构为自家产品鉴定,无异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可信度要打个折扣。

也有检测机构被发现是商家造假的帮手,出具假冒鉴定证书。比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曾查获某珠宝鉴定企业在未经检验检测的情况下,向委托人出具了符合国家标准并盖有CMA标志的假鉴定证书。

还不能排除不法分子假冒鉴定证书和防伪扣。上海警方近日通报,有消费者从直播间购买所谓“专业平台鉴定为真”产品,到手后却发现是假货。经调查,犯罪嫌疑人未经授权私自开模印制电商平台专属包装箱、防伪扣等包材,用假包装、假防伪扣在直播间里为假冒商品披上“正品”外衣。警方共收缴假冒电商平台品牌标识的包装箱、防伪扣等170余万件。

以上种种显示,“有证书就是真”并不靠谱。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竞价者原来是托儿,网拍猫腻多,当心捡漏不成捡麻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3
花了近6万元购买的和田玉却是大理石 法院:商家构成欺诈 退一赔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直播间“赌石”套路深,隔着屏幕买翡翠原石,真能开出“好料”吗?
央广网 2024-03-16
二手奢侈品消费潮致鉴定激增 鉴定师“抢人”大战开启?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21
现场能鉴定、产品带证书,直播买的东西怎么到手成了假货?
上海网络辟谣 2023-12-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