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夜读|与自己握手言和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2-04 22:00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引起了热议:人痛苦的本质是什么?

有位高赞回答:

遇事喜欢盲目较劲,失了人心丢了自我;

不停地思维反刍,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把意愿强加于他人,伤了别人痛了自己。

……

久而久之,心灵如困兽般囚禁于监牢中,觉得苦难深似海。

殊不知,打开心灵牢笼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

有一本书的作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她与刻骨创伤和解,涅槃重生,50岁时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她认为困住人的不是集中营,而是自己为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她在80多岁高龄写下《越过内心那座山》,帮助千千万万的人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打开了新的人生。

心中的黑暗,只有靠自己驱散。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宽容是为了心中自在,从善是为了怡然自得。

人生在世,踽踽独行,我们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肯放过自己

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对人际交往敏感多疑,会让人陷入无声的内耗中,身心俱疲。

《越过内心那座山》里有一位玛丽娜女士,小时候被父母抛弃了。

她虽然凭借自己的一腔孤勇,披荆斩棘,成为了一名舞蹈艺术家。

但是,被遗弃的恐惧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里。

她担心自己如果爱某人,某人就会离他远去,果然初恋男友没多久便跟她分手了。

后来,她结了婚,她对丈夫的一言一行特别敏感。

每当丈夫指责是她的原因造成了问题时,她就采用争吵、逃避等方式来掩饰内心的担忧。

结婚18年,玛丽娜一直在婚姻的围城中反复咀嚼痛苦,导致夫妻关系濒临破碎。

看过一句话:任何时候,我们都是痛苦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你是自己的主人。

若执着地刁难自己,只会让生命走向凋零。

唯有学会跟自己和解,才能重开生命之花。

看过寒门学子、北大高才生陆步轩的故事:

他原本以为考上了好的大学,就实现了鲤鱼跃龙门。

可毕业后,现实却给他浇了大盆冷水,工作不如意,经商又屡屡失败还欠了一堆债务。

他借酒浇愁,周旋于麻将桌,病倒了拒绝看医生,觉得日子没了希望。

一天,他拿着麻将牌潘然醒悟,牌出错了可以推倒重来,而人生一旦走上岔路,须付出代价。

他开始重振旗鼓,做起了猪肉生意。

别人嘲笑他北大毕业卖猪肉混的太差了,他却说不以卖猪肉为耻,反以为荣。

他靠着诚实、专注,把猪肉卖出了“北大水准”。

埃格尔说:

每个人都具备选择的能力。外界不能给我们任何帮助和滋养的时候,正是我们发现真正自己的时刻。

重要的不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糟糕事情,而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经历。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肯放过自己。

过去的不堪,过去的荣耀,犹如逝去的时光终将不再出现。

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便是放过自己。

遇事不较劲,才是真正的大格局

人生就是苦乐参半,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

遇事就较劲,只会把自己泡进苦水坛子;遇事能拐弯,便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里,某次埃格尔老太太独自在家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说她家的水有重金属污染,要做检测。

制服人员进门拿着仪器扫了一通后,告诉她要把身上的所有首饰取下来,不然会干扰仪器。

她就把耳环、项链、手镯全摘下来放在桌上。

制服人员又测了一会就走了,她的首饰也不见了。

她报了警,得知是诈骗后,气愤地想把那两个骗子找到狠狠地打一顿。

随之,她又转念一想,不能让骗子再偷走其他东西了。

她再继续生气、郁闷,那个骗子偷走的就不仅仅是耳环、手镯了,还偷走了她的人生。

遇事盲目较劲,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把人生当成战场,时刻如临大敌,只会落得一无是处。

遇事不较劲,才能收获彩虹般的人生。

电视剧《知否》里的明兰,在顾府的答谢宴上可谓是被羞辱够了。

首先是和她邻座的余嫣然直言她是痴心妄想,一个庶女是不可能攀上小公爷的。

而明兰却一直慢悠悠地品茶吃菜,还用无隙可乘的回答应付了余嫣然。

接着郡主娘娘又开始含沙射影,一个烧水丫头,一辈子都上不了台面。

明兰选择悄然离去。

当别人跑去安慰她,她云淡风轻地回应她耳朵不好使,没听到什么。

正是这种格局造就了明兰,从丧母庶女一路逆袭成为侯府当家主母。

村上春树说: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里。

面对错误的人生境况,不纠缠、不较劲,是一种魄力,格局越大的人,越不纠缠。

真正的智者,懂得遇事不较劲,不把自己拖入烦恼的陷阱。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遂空。

生活本是泥沙俱下,有了不较劲的智慧,才能拥有惬意人生。

遇事不较劲,是一个人最大的格局。

人这一生,终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埃格尔说:

我不能说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有理由的,也不能说不公平和痛苦是有益的。

但我可以说痛苦、艰难和困苦是帮助我们成长和进化的礼物,它帮我们成就自己。

痛苦、艰难、困苦,本就是生活的常态。

把它们当做绊脚石,便会苦海无边;把它们当做垫脚石,便会助人成长。

1.勇敢地面对创伤

埃格尔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她16岁那年,她和姐姐、父母一起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父母当天就被送进了毒气室。

埃格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都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能活下来。

但她敢于直面创伤,战争结束30年后,她还去参观了奥斯维辛纪念馆。

她见到了当年坐过的火车,缓慢地走进去后,曾经痛苦的画面全部浮现到她的眼前。

恐惧、悲伤还是伴随着她,可她从纪念馆出来后内心轻松了许多。

创伤如野兽,你逃避它就得寸进尺;你面对它就抱头逃窜。

我们终要明白,生命最狠的一面,就是不允许你重新来过。

与其在创伤中沉沦,不如把它当做一个恩典。

2、学会欣赏自己

傅首尔小的时候从未觉得自己是个漂亮的女孩,而艰苦的生存环境又让她一度被自卑环绕。

当她拼尽全力挤上《奇葩说》的舞台后,渐渐地展现出自信的光芒,并收获了她的高光时刻。

别人称赞她的成就是成为了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她却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学会了欣赏自己。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外貌没有多大变化,改变最大的是自己的心态。

学会欣赏自己,便是与自己握手言和。

余生,不必做到人民币那样人人喜欢,但可选择做自己的女王。

你越欣赏自己,世界越欣赏你。

3、增强心理灵活性

在生活中,我们的耳畔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都是为你好”、“你就是不听我的话”。

这是一种僵化型思维的体现,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他人。

其实,这样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内耗。

唯一的解决之道,只有增强自己的心理灵活性。

埃格尔说:“人没有必要非得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愉悦自己,开心他人。

写在最后:

埃格尔在《越过内心那座山》的结尾写道:

亲爱的,我祝愿你也能选择让自己逃脱牢笼,让自己获得自由;

祝愿你能让自己的那些痛苦变为人生的重要经验教训;

也祝愿你能够选择给后代留下哪种精神遗产——你可以传递痛苦,当然,也可以留下礼物。

学会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成熟、在痛苦中觉醒,是一个人终身的修行。

人生如帆船,在大海上航行,必会遇到风浪与危险,唯有你承受得住这些,方能抵达目的地。

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余生,愿你我学会与自己和解,过得舒心,活出自我。

作者:伏蓉,读书写作,终身成长。

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夜读|打破藩篱,去拥抱更松弛的人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3-21
夜读|善待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诗词天地 2023-09-13
夜读|允许一切发生,才能遇见一切可能
念念沐心 2023-08-08
生活丨好好爱自己 ,一切皆浮云
美到心碎的散文 2023-07-19
夜读|允许他人做自己
猫姐能量圈 2023-07-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