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预缴养老费每月还能赚“床位补贴”? 北京39名老人掉入养老诈骗陷阱被骗700多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4 17:12

养老中心向老年人推介养老项目,宣称预缴养老床位费,每月收取固定收益,未来直接享受养老中心高级养老服务,众多老年人纷纷投资该项目,结果掉进这个“优质项目”的陷阱,被骗数百万元。11月2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第一中院了解到,近日该院审结一起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对老年人进行集资诈骗的案件,被告人王某获刑10年,并被责令退赔集资参与人经济损失。

宣称预缴养老费每月还能拿“补贴”39名老人掉入养老诈骗陷阱

检方指控,2018年9月13日,王某登记注册北京某某养老中心(普通合伙),在无能力支付场地租金和装修改造费用,不具备向社会面开展养老服务条件的情况下,王某谎称本人和民政部有“关系”,老年人缴费后可直接入住养老中心享受养老服务,缴费后不入住的,养老中心每月返还“床位补贴”费,预缴的养老费可在入住后抵扣使用。王某以该养老中心的名义举办推介会、组织饭局,向不特定老年客户宣传上述养老项目,与39名客户签订《养老机构床位租赁服务合同》《委托租赁确认函》,收取预付养老服务费共计838.6万元,后王某以养老项目尚未完工等为由,未安排客户入住。

据了解,王某到案后拒不交代资金去向,后法院查明其将收取的养老服务费用于向介绍人、员工发放工资佣金、向客户返利、支付房租、投资餐厅、组织老年人举办活动、宴请、旅游等,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700余万元。

后一审判决王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责令其退赔集资参与人的经济损失。宣判后,王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北京第一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又于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进行了修订,全面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为了规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2013年民政部颁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

为了规范对养老机构的管理,民政部于2013年颁布了《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的开办、服务内容、内部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后又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以配套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

法官提示:没有营业执照、民政部门备案回执、场地改造不完全的 都是假的

“首先要审查资质,养老机构是否完成注册登记、备案。”法官表示,2018年12月29日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废除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改为养老机构设立备案制。此前开办的养老机构完成工商登记后,应向民政部门申请,获取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未获得许可和依法登记前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年人。老年人不仅要查看养老机构营业执照,还应要求其提供已在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的相关证明。

另外,要对机构实地考察。根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是指依法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床位数在10张以上的机构。合法的养老机构还应有提供养老服务所必需的食宿、消防、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等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

而涉案养老中心,尚未完成场地改造装修,既不能提供符合老年人住宿条件的居住用房,更谈不上配备适合老年人安全保护要求的设施、设备及用具等,不具备开展养老服务的条件。被害人仅凭被告人在酒局推介会上的吹嘘宣传,便轻信付款,导致钱款被骗的后果。

“除了以上两点,为老人选择养老机构,还要考察划分的等级和社会口碑。”法官表示,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机构分为五个等级。级数越高,表示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综合能力越强。2023年10月24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养老机构“风险+信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确立了北京市养老机构的信用评价分级标准。老年人不仅可通过市场上相关信用评价平台查看市场评价,亦可通过民政部门查看养老机构的官方等级及信用风险情况,选择“靠谱”的养老机构。

通讯员 张小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校对/熊伟

相关阅读
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 七部门出台指导意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0
民政部等七部门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新华社 2024-05-10
民政部等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新华社 2024-05-10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全国养老机构呼吸道疾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10
北京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已突破1万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