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以一个不识字的妇人为起点 跨越五代人,书写普通人的怕与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14:00

作品看点

发现一个普通法国家族漫长的历史,讲述五代人的升降浮沉

艾玛·罗斯柴尔德把目光投向一个法国外省普通家族,从两份文件和一个不识字的寡妇玛丽·艾马尔出发,一步步走进五代人的生活。他们品尝过婚姻的喜悦、为人父母的幸福,也经历了失去另一半、子女早夭的不幸;他们有的儿孙满堂,有的终生未婚;他们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守在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成为大家族的根;他们有的默默无闻、一生穷困潦倒,有的生活富裕、颇有资本,还有人成为红衣主教。在动荡年代,他们都在努力讨生活。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呈现法国近三百年历史变迁

从一个无名家族,到他们的邻里亲友,再到地方社会和整个法国,作者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历史联系起来,普通人的婚姻、职业选择、阶层流动、跨区域与跨国移民等日常生活与战争、经济危机、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英法战争、经济危机与变革、法国大革命、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拉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的互动的实况经作者的描述变得清晰起来。

利用档案编织社会关系网络,绘制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群像

本书所呈现的是一幅法国版的清明上河图,地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殖民地居民、奴隶和外国人:走街串巷的小贩、到海外碰运气的木匠、寄宿学校的校长、记录地方历史的商人、基层税吏和士兵、依靠房产致富的独身姐妹、印刷厂的老板和银行家、裁缝、屠夫、教会学校的学生、不同教派的教士和修女等,纷纷登场。

揭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被遮蔽的女性的地位

女性在作者呈现的这段历史中占有特别的地位,见证婚前协议签署的83个人中,有43人是女性,她们或经营商店,或售卖饰品、粮油和陶器,还有裁缝。在玛丽·艾马尔一家的经济生活中,处于中心并发挥作用的是女性。玛丽的大外孙女一度是家族中最富裕的成员,在19世纪成为家族发展的资本来源。她和四个姐妹共同创办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后来还指定把遗产留给家族女性成员。

作者简介

艾玛•罗斯柴尔德(Emma Rothschild),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杰里米与简•诺尔斯讲席教授、历史与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剑桥大学莫德琳学院研究员。著有《经济情操论》《帝国的内在生活》。

译者:李可欣,译者,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系硕士。已翻译《寻找金丝雀树》《都铎王朝》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1764年12月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在法国西南部城市昂古莱姆,一大群亲戚和邻居相聚一处,共同庆祝、见证玛丽•艾马尔的女儿与女婿的结合。这原本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活动,注定不会被任何历史记载所注意,直到有人发现这场活动留下了一份签有83个人名的婚前协议。

历史学家艾玛•罗斯柴尔德,结合教区档案、税务记录、报纸、回忆录等材料,对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女性玛丽•艾马尔及其后五代人的故事进行了全景式观察,并围绕婚前协议的83个签名,发掘出与之相关的4089个人,以及与这4089个人相关的更多人,进而开辟了一片由他们共同构成的、无边无际的历史时空。它就像一幅勃鲁盖尔的画,其间埋藏有无数细密的历史脉络,诉说着与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托克维尔、巴尔扎克同时代的普通人的怕与爱、不安与希望,道尽了法国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沧桑。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愤怒的葡萄》作者斯坦贝克史诗级杰作《伊甸之东》 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骨骼健康的秘密武器“维生素D” 竟与肥胖息息相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探索“植物肉”的营养奥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文学|藏地版《一千零一夜》代代相传的藏地民间故事 万玛才旦民间故事译作集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文学|松木清香,琥珀留痕 万玛才旦遗作小说集,其子久美成列编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