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741篇SCI论文 市自然科学基金首期重点研究专题结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20:04

2018年以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重点研究专题项目的形式,高强度支持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旨在突出学科交叉,支持前沿探索,聚焦卡脖子问题,服务北京发展。重点研究专题项目主要资助45岁以下的年轻科研人员,资助强度150-300万元/项,是市基金资助体系中财政资金资助强度最大的一类项目。

五年来,首批结题的16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在实施期内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充分彰显了重点研究专题项目之于重大原创成果的孵化作用。项目团队构建出高效人工智能模型用于胃癌分型分期及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了手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纳米尺度成像表征;实现了晶界面变形行为的原子层次动态表征与测量;设计并优化辅助冷冻电镜成像的可控DNA三维骨架,为利用冷冻电镜研究生物膜环境下的蛋白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与调控机制提供全新的思路……首批结题的16个项目共计发表SCI论文741篇,其中发表在《细胞》《自然《科学》《创新》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及子刊上的论文9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33项。

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对于人才的培育作用显著,实施期间获得国家杰青项目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国家优青项目3人。项目负责人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张振雷表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是一个集中支持专项交叉科学探索的项目,“我们的项目有两个课题,围绕基础数学开展交叉研究。项目为课题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期待以后能够继续合作更多的成果,也期待重点研究专题项目持续推进,为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创造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持续优化科学问题凝练机制,邀请知名专家围绕北京优势领域和发展需求,顶层统筹和设计,体系化布局“数据与科学感知”、“物理量表征及测量”等领域,推出一批促进交叉融合的优先资助方向。同时,市基金大力创新组织方式,以项目统筹课题实施,以指南引导交叉合作,遴选优秀年轻科研人才,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年轻人才创新潜能,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叉团队,提升了北京在基础研究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请托、剽窃!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今年第1批学术不端案件
北京号发布 2024-04-13
请托、剽窃!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今年第1批学术不端案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24-04-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接受社会捐赠1亿元 支持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启动申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24年度第一批项目申请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