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逝者|演过国王 当过院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8 12:00

三位“理查”的合影 摄于2001年1月《理查三世》在当时的实验话剧院三层排练厅排练时。摄影/李晏

◎李晏(剧场艺术摄影家)

2001年1月,我去帽儿胡同的中央实验话剧院拍林兆华林大导儿《理查三世》的排练照片,大导儿突然把我叫过去,让我给他和赵有亮院长、马书良老师拍个合影。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平素他最烦工作时旁边有人没完没了拍照,所以我拍他的剧都是躲得远远儿的。拍完合影大导儿主动跟我解释,说他上中戏、赵院长读上戏时,都演过理查三世,“你是在给三个演过这位国王的人拍照,明白了吧?”

我认识赵院长挺早,但私下没有过交集,都是在工作中。对他的印象就是和蔼可亲,是个实干家,再就是听朋友们说,他特别爱才。孟京辉1991年中戏硕士毕业,一时找不到合适单位,就揣根牙刷整天在中戏晃荡,蹭吃蹭喝蹭宿舍蹭操场,有一天正在操场上打篮球,骑自行车去中戏办事的赵院长叫住他,问他现在在哪儿工作,孟京辉嬉皮笑脸地说:“学校扣着我的毕业证,谁都不要我”,赵院长说:“来、来、来我们实验吧!手续我、我来办。”

孟京辉进中央实验话剧院后,赵院长立马同意他排之前在中戏排过的《思凡》,这部剧深受观众喜爱,一演再演,还去日本演出过。1993年8月孟京辉排他的第一部大剧场戏剧《阳台》,虽然不是剧院出品,但赵院长大力支持,出演员、出排练场。《阳台》作为中国第一部独立制作的商演荒诞派戏剧,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赢。

1999年6月,因为《生死场》,我认识了田沁鑫,老田儿看着我拍的剧照说:“哎哟,晏儿哥拍得真好!”旁边的制作人李东说:“以后咱们的剧照就都晏儿哥拍了。”其实1997年我就拍过田导儿的《断腕》,当时我从未听说过这位导演,甚至不知是男是女,还以为是位老先生。当年看过《断腕》的还有赵有亮,看完剧他跟刚三十出头儿的田沁鑫说:“有机会,咱们合、合作一把。”当时老田儿以为人家领导就是客气一下,根本没敢想别的。过了两年,有一天田沁鑫接到赵院长电话,问她说有机会合作,怎么两年了都没动静。老田儿这才明白赵院长不是随便一说,而是认真的,于是腼腆地说:“我想排萧红的《生死场》。”

实验话剧院为《生死场》投资五十万元,有赵院长这碗酒垫底,田沁鑫在感谢知遇之恩的同时觉得胆气倍增。演出非常成功,得到观众、媒体和戏剧界专家的普遍好评,并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奖和戏剧界文学奖最高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生死场》彩排结束,赵有亮代表剧院讲了很长一段话,赞赏与鼓励并举。之后就是各家媒体采访,老田儿当时特别羞怯,面对话筒和摄像机面红耳赤、手足无措。采访结束后她对我说:“紧张死我了,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结结巴巴的,我都不敢跟赵院长说话,怕他以为我学他。”是的,赵院长结巴,这可是演员的大忌啊,但神奇的是他只在生活中结巴,演戏和演影视剧时一点儿不结巴。

后来田沁鑫才知道,这次“合作”,实际上是赵院长给她出的一份考卷,通过考试,就把她从中国京剧院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田沁鑫调入实验后,马上排演了表现戏剧家田汉生平的《狂飙》以及她之后的一系列力作,都证明赵院长没看错人。

赵有亮院长虽然是演员出身,但做领导也非常优秀,他不仅慧眼识珠,对艺术的鉴赏水准和为戏剧敢于担当也是有目共睹的。1994年,林兆华想排《浮士德》,北京人艺不愿出品,认为这部剧不符合人艺的风格,当时他还是北京人艺的副院长呢,也无力改变这个事实。林兆华只好去找赵有亮,最后是实验话剧院与歌德学院(中国)合作出品,演员也大多是实验的;2006年,台湾表演工作坊赖声川先生欲排大陆版《暗恋桃花源》,一开始也是因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参与,才使这个项目得以顺利启动。

2001年12月25日,中央实验话剧院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成立中国国家话剧院,赵有亮任第一届院长,工作更忙了。虽常在工作中见面,也没机会说得上话。后来他退休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16年我的书出版后,还想着有机会送赵院长,请他指教。在讲座中我经常会讲到他,讲他的平易近人、知人善任、敢于担当。想着他年纪并不算大,以后总有机会再见面,不曾想今天下午看到噩耗……

2023.7.26于北京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90高龄回剧院勉励后辈 多年未进剧场的游本昌赴约“苏大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专栏|大哥 天堂有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4
专栏|大哥天堂有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4
​背包法官胡同断案《鼓楼那些事儿》“微观瞬间”折射法制化大进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8
北京胡同里的“背包法官”,为何走上了国家话剧院舞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