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吴一戎院士:中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
中国新闻网 2023-07-26 22:3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院长吴一戎26日透露,中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牵头研究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正式发布。吴一戎院士在会上致辞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指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是全球碳循环高精度、精细分辨率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能够在全球碳盘点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维护中国开展碳核查意义重大。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支持能力,发展中国自主的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能力也刻不容缓。

吴一戎表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中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国产卫星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人为源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等方面的监测能力,为全球碳盘点和国家“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介绍,大气温室气体持续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刻不容缓,而实现“双碳”目标,精准的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和碳吸收(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等)的贡献是其先决条件。其中,卫星遥感正在成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可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院 供图

最新发布的《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进行评估,在证实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也取得系列新的发现,为中国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重要科学数据。

文/记者 孙自法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捕风吸碳、化电出油、一秒变“砖”……13门捕碳“绝技” “炫”来亿元资助
广州日报 2024-05-29
可对地球进行“二氧化碳体检” 中国团队构建低成本“诊断”网络
中国新闻网 2023-11-07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 中国净碳排放近10年呈降低趋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6
“贡嘎”!中国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评估系统
中国科学报 2022-11-24
我国碳卫星实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新华社 2022-10-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