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之综述|论坛十大看点 彰显“绿色发展理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08:29

今天(7月12日)是2023年“全国低碳日”,作为低碳日活动的北京主会场,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今天在京西门头沟区开幕。如何“引导树立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产品总值进考核进补偿等创新机制”,使首都北京“努力成为国家双碳战略机制创新重要策源地”,将成为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了我国的“双碳”目标时间表,即: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涵义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中央明确的顶层设计之下,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委全会也对首都新能源的绿色发展做出了统筹安排,特别是北京将实施新一轮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区域清洁能源供应,加快绿色能源基地和储能设施建设。

今天开幕的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正是对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的有力呼应。据了解,此次论坛将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溢价等多个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破题”研究。在论坛开幕之际,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出论坛“十大”看点,彰显北京特别是京西地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看点一】 

首次提出VEP价值 并开展核算和应用

2022年12月底,北京出台《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以生态产品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EP)为绿色指挥棒,让生态环境“保护者收益、使用者付费,损害者赔偿”。门头沟区在2021年8月启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通过对GEP核算参数开展本地化采集,建立起“1+3”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1”就是《门头沟GEP核算实施方案》;“3”就是GEP核算技术规范、统计报表制度、GEP核算平台。同时设置了14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农林牧渔、气候调节、固碳、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等一系列关键要素,有效指引了GEP核算工作。

“无价”的绿水青山可以实现“有价”的生态价值,GEP核算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门头沟区在全国率先推动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以下简称VEP)核算,以西王平村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为试点,探索构建VEP核算方法和应用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转为“市场价值”并最终形成“交易价格”。门头沟区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吴加杰介绍,门头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总体要求,探索出“以VEP核算应用为核心,政府主导生态资源收储和要素配置、各方共同推动生态可持续应用模式设计、金融资源科学介入、纯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吴加杰介绍,VEP模式是一种不损害既得利益又能促进农民以及社会主体等各方持续稳定获得更多收益的增量改革。与传统模式对比看,传统开发项目逻辑是先看到市场赢利点再最大化实现市场价值,而VEP模式下,项目建设是从生态需求和生态价值出发,不直接开发生态资源,合理搭配辅助要素,通过“肥瘦搭配”最终显化生态产品价值。

【看点二】

生态溢价解决“两山”转化 分配端的“难度量”问题

生态溢价是指项目未来开发期限内生态情境和普通情境下适宜产业收益差异的折现值,这让生态资源“变现”有了更精准的算法。门头沟区在启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研究”之初,统筹多部门力量参与,着力破解“难度量”等难题。VEP核算结果是解决资源利用端金融资源介入过程中的“难度量”的问题,而生态溢价是着力解决成果分配端发展成效贡献值“难度量”的问题。门头沟区在西王平村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中,首次提出并计算出生态溢价,破解资本与生态保护者合作过程中收益分配无据可依的难题,构建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养护—应用—收益—养护”闭环。

“通过构建模型计算项目,基于特定生态产生的纯生态溢价,能够较好地解决资本在山区、特别是集体土地开发时缺乏指导价值、缺乏生态评估依据的难题。”吴加杰表示,后期将以生态溢价指导收益分配,将生态溢价作为村集体的生态分红标的,指导村集体与企业合作。

据吴加杰介绍,“我们严守生态保护和农民利益两条红线为前提的最优开发模式,让西王平村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能够作为要素投入到适宜业态中并参与融资和收益分配。即计算出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的市场中创造了多少贡献,老百姓参与营收分配。村集体中的老百姓是生态的持有者,生态环境守护得越好,估算出来的生态溢价就越大,老百姓得到的收益就越多,保护生态就更加具有内生动力。”

【看点三】

推动生物多样性 联动保护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七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北京市西部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域。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门头沟区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定河流域为重点,全力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争打造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品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自然环境优美、物种资源丰富、生境类型多样,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门头沟既有基础优势,又蕴含着巨大潜力。去年7月,门头沟区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包括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空间布局、加强监测评估和关键物种保护等9大方面30项重点任务,以及12项重点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决不能仅靠一己之力。今年4月,门头沟区又组织开展了太行山——燕山山脉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地调研,探索建立京西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

【看点四】

探索“零碳乡村”为“双碳”目标实践提供样本

近年来,门头沟区以文旅康养产业为抓手打造“零碳乡村”,推进绿色能源“零碳”供给,探索乡村“零碳”发展新路径。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及新能源技术,建设了“能源消耗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运营维护便捷化”的绿色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污水深度处理并回用、美化景观、气候调节等多个作用。不仅如此,村里冬季供暖方式100%实现煤改电;村庄55户建筑采用保温材料,59户选择空气源储能方式,可实现每户室内每日节约1-2度电;每家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器;村里累计安装131盏太阳能路灯,每日每盏灯可节约用电1.5度左右;每家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器。

门头沟区斋堂镇白虎头村内100%使用太阳能路灯,村居建筑80%以上采用保温材料,所有村户配置太阳能热水器,种植业采用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农业固碳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村里的“朗诗乡居”民宿,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90%节能水平。

【看点五】

园区“阳光工程”低碳案例 厚植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门头沟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探索打造区内首批“零碳园区”,以北京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为代表,充分利用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阳光工程”中的低碳技术,逐步实现园区低碳发展。

门头沟区琉璃渠村拥有760年的皇家琉璃烧制历史。今年窑火再次熊熊燃烧,由北京市琉璃制品厂老窑厂改造而成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外亮相。改造后园区探索兼具琉璃制品保护性生产、非遗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思路的新道路,力争打造成为“北京碳中和的示范园区”。园区恢复了一口素烧倒焰窑,复建了一口釉烧倒焰窑,用古法烧制技艺继续为故宫烧制琉璃精品;同时引进了一口实验电窑预计在9月底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作为第一座保留生产功能的非遗主题园区,园区采用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利用设备等先进低碳技术,同时配套园区节能降耗改造、园林绿化碳汇等措施,逐步实现琉璃制品生产过程中碳中和目标和园区低碳发展。

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是全地下式“花园型”再生水厂,绿化占比76%,拟采用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风机风力发电、永磁电机水力发电等先进低碳技术,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在园区安装屋顶光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

【看点六】

关键物种保护彰显成效

近日,门头沟区百花山自然风景区百花草甸的护林员发现了一只体型巨大的陌生昆虫,经过鉴定,这是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东方巨齿蛉,是北京地区体型最大的水生昆虫,也属于本年度公布的《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1种昆虫之一。东方巨齿蛉的发现说明百花山地区水质优良,环境质量良好,同时证明百花山地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这种情况近年来多次在门头沟地区出现。门头沟区保存着太行山狭窄森林植被带的重要种质资源。截至2021年,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292种,占北京植物总数的61.8%。其中,包括百花山葡萄、黄檗和野大豆等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拥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71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金雕等4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加强对这些关键物种的保护,去年,门头沟区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年-2035年)》,针对豹、褐马鸡、百花山葡萄、黑鹳等关键物种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提出将进一步统筹推进“迎豹回家”计划、开展百花山葡萄拯救与复壮、保护黑鹳等重要鸟类迁飞通道、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主动防范野生动物致害等行动。此次论坛期间,门头沟区将与保定市、张家口市就相关物种保护签署协议,深化科研合作。

【看点七】

探索新型储能方式与新能源多元利用

目前,门头沟区已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妙峰山镇陈家庄村废弃采石场建设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利用绿色风光水等发电能源,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进行储能。该项目将与电力大用户(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建立战略合作,建设虚拟电厂与用户侧响应机制,能大幅度提高电网削峰填谷能力。门头沟区还与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山区打造抽水蓄能项目,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

此外,门头沟区已启动研究在永定河下苇甸水电站和龙泉镇打造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以建设氢能产业上游绿电制绿氢重点实验室为突破口,引入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氢能装备质量检测中心等氢能相关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未来将全力构建一条氢能生态产业链,集制氢、研发、利用,应用场景等,形成氢能生态圈带动产业连锁式发展。

【看点八】

对千年古泉龙潭泉等核算泉水生态价值

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贯穿门头沟全境,是北京地区流经里程最长的一段,门头沟区紧抓永定河补给渗漏功能,实施永定河山峡段回补增渗工程,连续5年借力“引黄入京”开展生态补水,全区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点回升达23.35米,永定河周边1公里植被覆盖率增长6倍,再现“碧水长流”景象,这不仅是门头沟生态治理成果的最直观体现,也是京城水环境向好的重要标识。

泉水是地下水涵养治理成果最直接的表现。门头沟区现有在册泉234眼、在流泉106眼。自2019年以来,共32眼泉实现复涌或增量。“我们的目标是‘百泉复涌’。”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门头沟区将以泉水资源为突破口,挖掘“泉业态+”的产业价值,打造以“泉”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发展新示范。门头沟区在全市率先开启泉水资源GEP核算。此前,由于泉水数量少,这个概念很少被提及。如今,设定“百泉复涌”的目标后,门头沟已试点对千年古泉龙潭泉、马致远秋思泉等开展泉水资源GEP核算,通过核算,千年古泉龙潭泉可新增GEP总值为1.62亿元/年、马致远秋思泉为0.96亿元/年。

【看点九】

与保定市、张家口市签约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门头沟区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均位于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太行山区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重要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组成部分,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以高品质生态保护服务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论坛期间,门头沟区将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保定市人民政府签订《深化京冀地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联合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动生物多样性联动保护、深化生态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推动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合作和人才队伍交流和共建工作协同会商机制等六方面。今后,三方将共同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看点十】

论坛现场启动2023年“低碳试点”创建工作

作为202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北京主会场,本届论坛将承接北京低碳日的一系列活动。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引领发展、生态绘就未来”。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建筑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结合低碳试点工作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论坛现场,将对国家速滑馆低碳技术综合应用、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项目等12家应用优秀低碳技术单位进行授牌,并以绿色建筑为题开展主旨报告、专家访谈,并由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共同启动2023年“低碳试点”创建工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赵婷婷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门头沟生态产品总值关键指标体系制定完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门头沟百花山等景区今年将全面复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两会直播间|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构建城乡空间新格局 打造韧性城市示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门头沟区积极推动低碳先锋试点创建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绿色引领发展 生态绘就未来 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在门头沟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