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夜读|好的人生,方圆并济
有书 2023-07-10 22:00

有人说:“中国的筷子大有学问。筷子的设计很巧妙:一头方,一头圆。有圆头,筷子才能用;有方头,筷子才不易滚落。”

人生亦是如此:无方难立人,无圆难成事。

“方”是坚守,是对原则和底线的守护;“圆”是随和,是与人为善的包容。

人生路上,内心有原则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遇事随和、不偏激的人,才会攀得更高。

方圆并济,亦刚亦柔,方能处变不惊,诸事顺遂。

中年人最好的状态,就藏在这方圆之间。

方中做人,是立身之本

《易经》有云:“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意思是:守规矩、知方寸的人,大多能行稳致远、无往不利。

人生拼到最后,靠的往往不是聪明,而是德行。

若为一时欲望,丢掉方寸和底线,往往害人害己、寸步难行。

去年,“上海中考数学试题泄露事件”轰动一时:

当时在上海某医院工作的蔡某,原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但临近女儿中考时,为了使女儿进入重点中学,蔡某利用职务便利,让在印务中心工作的好友周某,偷带一份试卷出来。

蔡某抄好试卷后,交给毫不知情的女儿练习。

她本以为一切都万无一失,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泄题的事还是被发现了。

后来,不仅蔡某被拘留,女儿的中考成绩也被取消。

要不是她为了一己私欲,逾越了做人底线,她和家人也不至于落得如此结果。

有人说:“真正能够带给我们成功的,是我们内心的原则。”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只有守住内心的方寸和底线,才能赢到最后。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史密斯的人,去应聘一家知名数码公司的工程师。

在他忐忑不安地等面试时,一位老者突然闯入,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上次在公园,你救了我女儿,我是这家公司的总裁,要好好报答你。”

史密斯急忙解释:“先生,您认错人了。”

老人十分肯定:“不可能,就是你,不会错的。”

史密斯诚恳地说:“真的不是我,您说的那个公园我从没去过。”

听完这句话,老人失望地离开了。

没过多久,史密斯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进入公司后,他才发现:那场误会竟是总裁精心安排的测试。

一旦来访者投机取巧,说了假话,就不会被录取。

就这样,史密斯靠着诚实正直的品质脱颖而出,为自己赢得了宝贵机会。

《了凡四训》里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在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诱惑面前,心中的方寸,便是我们人生的城池。

我们应时刻谨记有些原则必须坚守,有些底线不能跨越。

在规矩和底线面前,你坚守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圆中归真,是处世锦囊

胡雪岩说:“行事圆融,结果自然圆满。”

圆融不是圆滑,而是世事洞穿后,依然与人为善的豁达。

行走于世,太过刚正,很容易四处树敌。

唯有保持圆融,才能化敌为友,使问题迎刃而解。

朋友小K刚参加工作时,曾因耿直的性格处处碰壁。

那时她为了表现自己,总想事事争先。

每次跟进项目,只要有同事跟不上节奏,她都会毫不留情地当面指出。

由于表达方式过于直接,使得同事对她心生不满,开始有意无意地排挤她。

小K十分气愤,就跑到领导面前,口不择言地说了同事许多坏话。

没想到的是,领导非但没替她抱不平,反而和她说:“大家都是一个团队,如果你处理不好团队关系,就只能走人。”

小K这才意识到:自己直来直去的性格,看似坦率,实则是情商低的表现。

与人相处时,若一味认死理、说真话,只会让别人难堪,自己也令人生厌。

要想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圆融、变通。

很多时候,“刚”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柔”却可以。

清末名臣张之洞,曾因身材矮小、长相普通受到许多人嘲笑。

甚至有一次,当地一位画家还专门画幅画讽刺他,引来众人围观。

张之洞的手下看到了,觉得很丢面子,都劝他下令把画家抓起来。

但张之洞却没这么做,反而夸画家画得不错,还自掏腰包买下了那幅画。

画家见此自惭形秽,对他的豁达佩服不已,从此不再与他为敌。

《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生在世,都会遇到很多冲突和麻烦。

如果锋芒太盛、方寸必争,就容易招惹事端,让自己焦头烂额。

收起棱角,心怀善意,用圆融随和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方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获得想要的体面。

好的人生,方圆并济

古语有云:“方外有圆,圆内有方,能方能圆,亦方亦圆,方圆合一乃人生真谛。”

一个人,内里方正,是修养;外表圆融,是智慧。

做人唯有方圆结合、刚柔并济,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企业家稻盛和夫,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深受爱戴,与他的“方圆并济”有很大关系。

京瓷创办初期,曾收入微薄、濒临倒闭。

就在这时,公司的十名骨干联名递上一张“要求书”,希望稻盛和夫对未来的收入做出保证,不然就一起辞职。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会为了先安抚人心,随口答应下来。

可稻盛和夫没有,他知道如果现在做出保证,无异于欺骗。

这不仅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但若直接拒绝,又会失去这些员工,让公司陷入绝境。

深思熟虑后,他还是拒绝了他们的请愿,并诚恳请求大家帮公司共渡难关。

最终大家被他的真情实意感动,都留了下来。

后来,公司情况好转后,稻盛和夫也从未谋取私利,总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他在车间巡查时发现,有名员工做事总是心不在焉。

询问过后才知道,原来员工的母亲得了癌症,急需一大笔手术费,而他却拿不出那么多钱。

稻盛和夫知道后,直接去医院补齐了手术费,并让他安心工作,不用担心钱的事。

这件事传开后,大家都被稻盛和夫的处世态度所折服,工作也更加认真。

《孙子兵法》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人生,是一门在方圆之间转换的艺术。

以方律己,坚守原则和底线,才能得到他人长久的尊敬。

以圆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善结人缘,让关系如鱼得水。

做到方圆并济:心中有底线,眼中有他人,方可融通顺变,既成全别人,也成就自己。

孔子说:“君子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个误区:以为是非分明、刚正不阿才是最好的态度。

但其实,这世上大部分事情,都并非只有正反两面。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介于二者之间,以方为底,以圆为表。

在守住内心底线的同时,用宽容随和的态度待人处事。

如此才能灵活处事、收获人脉,让人生之路四海通达。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懂得留白的人生,后劲更足
猫姐能量圈 2024-01-18
夜读|守住自己的人生节奏
猫姐能量圈 2023-12-18
夜读|舒服的人生都带“刺”
有书 2023-10-20
夜读|简单事不争吵,复杂事不烦恼
南师国学堂 2023-08-31
夜读|人生小满,给未来留一些期待
有书 2023-05-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