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7 07:29

四时有常,万物无常。孔子在《乾·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在《坤·彖传》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万事万物都有其始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紫禁城也注定要焕发出她更加灿烂的光彩和魅力。

如果说,明燕王朱棣把紫禁城推向了王朝的新高度,那么王朝也把紫禁城打造得更加辉煌至尊,至今余晖中的光彩不断,成为大美不言的古典建筑之灵魂,成为后世人们感知皇权文化的道具。

追溯皇权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诞生、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人类非联合不能生存,由此开始了社会组织形式的产生、发展。《易经》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就是古代哲学家们追溯中国社会起源的推想。

中华民族管理社会的形式和手段,从母系、同族到氏族、部落、分封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们对事物法则认知的脚步。原始人不知道自然界的法则,以为凡事物都有一个像人一样的东西,在暗中主持着。这就是我们相信人有灵魂,山川有神,老树、蛇、怪石等动植物有精灵。人们认为,社会组织在变化,灵界组织也跟着在变,即从部族的神到分封的神的变化。而且部族的神,只保护一个部族,与另一个部族是敌对的。正如《左传》中记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到了分封时代,各个神灵之间就要有一个联系,还要分出尊卑等级,如《周官》便把其分为天神、地祇、人鬼、物魁四类,所以就有了《礼记·王制》中的“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境内名山大川”。还有主四时化育的五帝,居中央为黄帝主枢纽。

在古人看来,天子的始祖都是天帝的儿子。譬如商朝的始祖契,其母简狄是吞下了一枚玄鸟的卵而怀上契;周的始祖后稷,其母姜嫄是踩上了一只大脚印而怀上后稷。因而,契、稷,都是天帝之子,应是天下之“王”,其子孙后代,也都是受命而为的天子,身负的就是王命。所以,天下姓“王”,是“王”的天下。在“王”的土地上出生、生活的人们,一诞生就是“王”的百姓。这是谁也违背不了的“天意”。

据记载,黄河流域对农耕生产及节气变化、天地运转的认知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周边部落向往的中心。禹,姒姓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是正统的“天子”。治黄河水患有功,成为“万王之王”的众部落首领,并利用“天子”权威而“号令天下”,打造出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自此以后,人们崇拜的神,便由部族发展到诸侯、列国并列的诸侯,以至一统到“夏”的各部落、各诸侯国的“天子”。渐进发展,“天无二日,地无二主”的社稷(社,即土神;稷,即谷神)江山,是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的皇权文化,趋于成熟,绵绵不绝,渐进成为中华民族遵从的规则和信条,成为皇权时代人们根深蒂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一直主宰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所以,儒道学说中大地的“天子”应与天上的“天帝”对应,居大地中枢的皇城而号令四方,便理所当然成为社会的信条和法则。

自民族开宗,族民们就从心理上开始接受这种崇拜和规范。加之儒道的“三统五德”“德不配位,必有祸殃”等思想的教化和训诫,翻开古代中国的朝代更迭史,就是一部族民们不断寻找“真命天子”“明主”“明君”而不破不立、破而再立的“择主而事”的过程。

元朝未能走出儒道学说“三统五德”历史循环,百年后谢幕了。这时,堪比元世祖、刘秉忠等雄才的明成祖朱棣、“黑衣宰相”姚广孝应运而生。

朱棣(1360年5月-1424年8月),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早期被封为燕王,在姚广孝的策划下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子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1421年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疏浚大运河,巩固南北边防,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等,将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姚广孝(1335年-1418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法名道衍,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在苏州出家为僧,精通三教。洪武年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之后逐渐成为朱棣的左膀右臂,策划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参与开创了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文/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三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4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二十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二十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二十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5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二十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