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朋友圈|复活的年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17:00

中午,我手忙脚乱拎着大小包,冲进电梯,赶着去旁边的酒店,搭车去杭州。

电梯门打开时,里面是一位70多岁的奶奶,头发花白,戴着口罩,我俩对视一下,互相点头致意。住高层,电梯不快的话,如果跟另一个陌生人独处,经常会让人陷入尴尬的沉默。我刚要打破沉默,老奶奶却先张了口:

“你就住楼下啊?”

“是啊。”

“平时见不到你哦……”

“嗯嗯,我没课的时候偶尔回来住,这是朋友家,让我借住的。”

“借住?”

“嗯,有时候他出差过来我俩能碰上,我北京的房子,此刻我好朋友去北京出差,也跟我家借住呢。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你说呢?”

“其实人一辈子,住哪里,就是那么回事儿。但楼上楼下还是应该多走动走动,不然互相都不认识。”

“还真是,疫情时候还能下楼排队做个核酸呢,放开了,反而又见不着了。”

“你刚才说,在学校上课,你教什么?”

“我是读书,在读博士,在闵行,交大。”

“交大?那我公公估计跟你们学校还有些渊源。”

“是吗?他是老教授?”

“他在那里当过校长。”

“您公公怎么称呼?”

“我公公叫蔡元培。”

听到这三个字,我差点没一屁股坐地上,反而不知道怎么接了,惭愧!我大脑飞速转了一下,蔡公1928年被南京国民政府指派做了当年的交通大学校长,我定睛看了看这位老奶奶,至少70多岁,她说的公公,大概就是她丈夫的父亲的意思了,蔡公有三任妻子,大概率这是第三任妻子两个儿子中的一位的妻子,时间大概对得上……当然,也不排除“公公”指的是姥爷的意思……

“这真是没想到,没想到您住楼上,有机会拜访您……”电梯门开了,我的声音突然变得局促起来。我让老奶奶先走出电梯,突然想起了啥,问她:“我听说老作家金先生也住这里?估计您也认识吧?”

“哦,你说他啊(她听到我说的名字),他就住你家楼下两层。”

我心说,我说为啥他小说里写的都是巨鹿路这边,估计在附近住了几十年,所以描写得那么细致……

门卫大爷跟我俩打了招呼,我经常辛苦他帮我电梯刷卡,有时也会闲聊几句。春节前家里有一箱白酒,我和房子主人都不怎么喝酒,朋友就让我拿去送人。于是,我就分批送给了楼下不同值班的门卫大爷和阿姨。那之后,大家的关系好像变得更熟络了一些。

跟老奶奶作别,她转头跟卫门大爷继续聊着天气。

我推门出来,阳光晒在脸上,脑子里出现的都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画面。

不知道为什么,100年前的历史,好像近在眼前又活了过来,感觉真是神奇啊。

文/关雅荻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朋友圈|石榴红了,奶奶走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9
朋友圈|玉兰树下的记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4
朋友圈|暑假勤工俭学 佛系售卖茉莉冰豆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1
朋友圈|不好意思看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朋友圈|谁是蕾哈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