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高中毕业前取得应急救护员证书,生命教育就应该落到实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6 15:00

据报道,浙江衢州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全面推进新时代南孔学子“一文一武”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的“一武”,即要求全面普及基本生存技能和野外急救能力。对初中阶段学生,实施方案提出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要求。高中阶段则要求熟练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护技能,高中毕业前(满18周岁者)应取得应急救护员证书。

近年来,学生的意外伤亡事故频频发生,溺水、触电、运动猝死援救不及时导致悲剧,常常见诸媒体报道。意外伤害和猝死发生后的前10分钟,对伤病员进行以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为主的紧急救治,常可挽救其生命,即所谓的“白金10分钟”。有关调查显示,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如果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就会为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

然而,除了医护人员外,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公众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大多数青少年更是不懂、不会、不敢。基于这样的严峻现状,这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推进在全社会,特别是大中学生群体中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层面已经付诸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去年,教育部曾印发通知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并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急救培训教学。

重视生命教育,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已经是社会共识,但囿于诸多因素限制,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发力。衢州专门出台《方案》,彰显了对青少年急救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要求高中毕业前取得应急救护员证书,更让生命教育落到了实处。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基于该市部分学校在生命教育落地方面所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谨以衢州高级中学为例,该校2017年就开始将急救知识纳入课堂,成为与学分挂钩的选修课,每个学生要经过18个课时的培训方能参加考试,所有的考试都过关后才能拿到救护员证,考试不过关的学生原则上都要求补考。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该校所有学生都具备现场急救的技能。

全面普及应急救护技能,当然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各自为战”,要想让学生真正具备动手能力,必须经过专业系统培训。为此,衢州在《方案》中明确,不仅要将包括急救等生存技能教育贯穿于《体育与健康》《科学》等课程,同时还要发挥高校、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等单位户外研学、师资力量的优势,探索户外研学、拓展训练课程开设和野外生存、野外露营活动开发,并联动红十字、消防救援等开展相关教育。

多一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从娃娃抓起,让急救知识走进校园,国民的急救技能普及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现实。学校的急救教育做到位了,关键时刻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大作用。真心希望每一位高中生毕业时,都能取得应急救护员证书,让生命教育在更多学校开花结果。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北京地铁站上演的“完美急救”能否再多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学生被卡获“完美施救”:急救进校园别忽略了老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学急救,会急救,打通应急救护“最初一公里”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3-10
学生“急救师”何以频现?北京有35所急救教育试点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29
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公布,北京增至30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