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ing听这一年|武汉首位捐献血浆的医生讲述:回归平静的“热血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07 08:05

如今的“四医院COVID-19热血群”已经埋在许德龙的微信信息里,新冠疫情高峰过后,这个群结束了之前的“热”,但却也没人退群。

许德龙是武汉首位参加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捐献的医务工作者,他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曾为不慎感染病毒而不能走上抗疫前线而耿耿于怀,于是他两次捐献带有抗体的血浆,还在网上做志愿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出谋划策,做出了一名医护工作者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如今,许德龙已经回到武汉第四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帮助新冠肺炎康复者进行康复训练,工作之余还与身为音乐教师的妻子一起编排录制了抗击新冠的戏曲操。同时作为马拉松爱好者的他仍在坚持夜跑,“每次跑步回来,都能感受到武汉这座城市的复苏。”

1.jpg

确诊时“有点儿慌”

尽管时隔将近一年,但许德龙还能清晰地记得他被感染新冠病毒的经历。

 2020年1月中旬,许德龙接待了一位肩关节骨折的患者,这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了发烧症状,由于当时疫情尚未全面爆发,患者本人和许德龙都以为他只是感冒了。

许德龙是武汉第四医院康复科的医生,武汉四院是骨科医院,康复科的工作主要是处理骨折后保守治疗或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病患,每天接诊、体检和功能康复指导的时候,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都要有较多的近距离接触。

“他是肩膀骨折,有时候为他做康复我们几乎就是脸对着脸。”尽管许德龙当时带着外科口罩,但这样的近距离接触无法抵御病毒的侵入。回到家后,许德龙就感觉身体难受,睡了一觉不见好转,反而开始发烧。

直到这时,许德龙还以为自己只是小感冒,有同事提醒他去放射科拍个胸片,排除一下是不是最近流行的肺炎,他才去进行了检查。

拿到结果时,许德龙正在上夜班,在放射科看到自己的肺部CT中显示出大片磨玻璃样的图像——这是一个新冠肺炎的典型影像。许德龙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中招”了,他开始回忆自己的接诊经历,翻阅了15天内的接诊病例,找到了这位新冠肺炎感染的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其家人有在华南海鲜市场工作的经历。

在得知了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之后,许德龙觉得胸口有点堵,心跳加速,“(当时)有点慌了。”

“我平时身体一直很好,没想到也会感染,而且作为一名医生被传染,心里还多了一份惭愧,更担心的是会不会通过我传染给妻子和同科室的同事。”许德龙回忆说。

虽然心里慌,但许德龙给妻子打电话告知检查结果时,却一直在宽慰妻子,让她自己开车来医院拍个CT。但因为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太多,拍个CT要排五六个小时,许德龙担心交叉感染,于是就给妻子买了一周的抗病毒药,让妻子回家了。

第二天,许德龙下夜班,医院已经开始让感染患者转到隔离病房,因为隔离病房没有床位,症状并不严重的许德龙只能先回家自行隔离。

到家后,许德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了居家隔离生活。恰好当时协和医院发布了第一版新冠肺炎治疗指南,他根据指南判断自己是轻症,于是按照指南的治疗方案自行服药治疗。

“起初有些药很紧俏买不到,有同事帮我从其他地方买药带回来,后来我就自己改良药方,用阿奇霉素、奥司他韦和阿比朵尔,口服了10天。”许德龙说,在自我隔离治疗期间,他一开始有些咳嗽,后来出现缺氧、嗜睡的症状,服药两天后症状开始缓解,但嗅觉和味觉下降。于是他每天给自己换着花样做饭吃,还把家里为春节囤的水果都吃了。

此时许德龙的妻子也出现了嗅觉、味觉下降和腹泻等症状,两人一起互相鼓励,按照治疗方案在家隔离治疗,大约十天后,他们的症状都逐渐消失。许德龙去医院又查了胸部CT,磨玻璃阴影已经基本吸收了。

2月4日,许德龙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体内有抗体,这说明他已经痊愈了。直到这时,他心里悬着的石头才放下来。回忆起居家隔离治疗的感受,许德龙觉得比药品更重要的是家人的相互鼓励,心情放松,焦虑缓解,才能够更好地休息,也就康复得更快。

33名医生的“热血群”

在家隔离的日子,许德龙一直都在关注疫情的进展,他在医院的群里和同事聊天,就曾提到等自己好了,应该把最早一批的康复者集中起来研究血液样本,用来研究抗体和疫苗。

后来,他看到新闻中呼吁治愈患者捐献血浆用于新冠病毒治疗,想到自己的检测结果已经是阴性且有抗体,便主动联系武汉市血液中心预约献血。

2020年2月18日上午,许德龙刚在血液中心献完血,就遇到了两位同事——骨科的周敏和放射科的孔岳峰。他们和许德龙一样,在1月中旬给病人诊治的过程中被感染,经过10天左右的治疗,症状消退,核酸检测呈阴性,有抗体。

三人成了武汉首批献血的新冠肺炎康复医务工作者。

随着患新冠肺炎康复的同事越来越多,献血的医生也越来越多,看着大家这么热血,许德龙的同事杨虹医生建了一个“四医院COVID-19热血群”,在群里交流治疗新冠的经验和献血情况,每次有同事献血便会把照片发到群里,其他同事都会纷纷点赞。

许德龙觉得,自身可再生的这点血液可以救两个人的命,相信绝大部分医生都会觉得这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此外,献血这件事情,也算是了却了许德龙和很多同事的一个遗憾——因为被感染新冠肺炎后一直在家隔离,没能前往抗疫前线,这些康复后的医生都憋着一股劲儿,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为抗疫出力的机会。

最终,一共有33人参与捐献血浆,其中6人捐献了2次,还有一些同事也报名捐献血浆,但因为血脂、血压等因素未能成行。根据测算这些血浆可以用于治疗78名新冠肺炎患者。

许德龙也是2次献血的人之一。第一次献血时,他跟家里人说了这个事情,家人都很支持。但第二次献血时,他怕父母担心,只跟妻子讲了自己的想法,妻子什么都没说,只是陪着他一起去了血液中心,然后回家给他做了好几天的肉吃。

献血后,许德龙得到了献血证和抗击新冠血浆捐献书,他把这份人生中有重大意义的证书收藏起来。

他的线上战“疫”

核酸结果转阴后,许德龙便向医务处报备申请去隔离病房,但因为此时方舱医院已经投入使用,床位紧张的问题有了很大缓解,最终他只被安排做一些外围的志愿服务工作,比如帮助医院搬运物资,或者在网上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宣传抗击病毒的知识和医学科普。

在这期间,许德龙通过电话、微信和朋友圈向新冠肺炎病友答疑解惑。他发现,当时很多患者都很焦虑、茫然,武汉封城、初期床位和药品紧缺、恐慌就医以及部分重症患者出现死亡,这些事情让很多轻症患者,先被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击垮了。而此时,恰好需要一个医生患者来现身说法,安慰病人。

许德龙回忆,当时有一些市民不习惯戴口罩,戴上口罩后觉得很憋闷,就以为是气短胸闷,怀疑自己已经被感染了,但连着去医院拍了好几次胸部CT都是阴性。许德龙就在网上告诉他们,口罩产生的呼吸不畅和肺炎导致的呼吸不畅是不同的,经过安慰后,这些市民的心才踏实下来。

在居家网络答疑的过程中,许德龙也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无奈和遗憾。因为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有的病患家属一个小时前还在替病人咨询,但一个小时后,却发来信息说:谢谢您,病人已经走了。

看到这样的信息,许德龙心里面堵得难受,饭也没吃好,郁闷了好久。许德龙不由想起了当时传染给他病毒的那位患者,他辗转打听到,那位患者一直在医院治疗,后来治愈出院,这个消息让许德龙非常兴奋,连说“太好了,太好了”。

夫妻俩的抗疫戏曲操

3月中旬,武汉第四医院开始逐步恢复部分科室,31日许德龙回到武汉四院时,他恍如隔世,脑海里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看到胸片CT时那个夜班的慌张景象。

此时的武汉四院虽然正式开放了普通病房,但跟以前却大不一样。医院还保留着疫情高峰期的三区分离布局,以便随时转换为隔离病房。

新冠肺炎给武汉市民留下的阴影仍旧无法在短时间内挥去,刚复工的前几天,医院的患者非常少,很多人不敢去医院,直到五月中旬开始患者才逐渐增多,六月时,患者数量已经能够恢复到过往的八成。

6月以后医院又增加了核酸检测要求,许德龙所在的康复科不属于基础医疗,只是为了功能提高,一些患者觉得没必要来,所以患者人数少了很多。

许德龙还记得,门诊刚刚恢复不久,有一位新冠康复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核酸阴性、抗体阳性,但他却依旧很焦虑,愁眉苦脸。许德龙看过检查结果后告诉他,这个结果意味着完全恢复并暂时对病毒有了抵抗力,让他不要担心。

没想到,这位50多岁的男人听到这个消息,居然哭了出来,他连连向许德龙说:谢谢您告诉我这个消息,我终于可以跟孩子一起吃饭了。

在给新冠肺炎患者做康复的那段时间,许德龙专门为新冠出院患者编排了家庭训练计划,让他们通过锻炼来恢复身体。恰好当时作为小学音乐老师的妻子在家给学生上网课,讲授戏曲,许德龙发现戏曲的很多动作都有锻炼的功能,于是便萌生了一个想法:编排一套抗击新冠肺炎的戏曲操。

于是,他和妻子两个人在借鉴了原有的戏曲广播体操及八段锦、经络牵伸、现代康复技术等康复训练动作后,编排出了这套抗击新冠肺炎的戏曲操。

这段戏曲操一方面学习了戏曲知识,另一方面推广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还能改善学生和家长的体质,预防生病。而且对于封闭在家的学生们来说,也可以作为生活调剂,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电脑前跟着一起练习。后来,许德龙夫妇编排的戏曲操还被媒体报道,引发关注。

“带着烟火气息的武汉回来了”

在为新冠肺炎患者做康复的这段时间,许德龙推荐患者进行中等强度以下的有氧运动,以心率上升微微出汗为宜。在他看来,虽然新冠肺炎康复者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体力下降、咳嗽、气短等后遗症,但大部分人都能在六七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许德龙自己从3月底就开始恢复了夜跑,在被传染新冠肺炎之前,他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每周都有三到五次夜跑,最近三年的武汉马拉松也都参加了,正因为平时坚持运动,才让许德龙的身体状态保持得很好,在感染新冠疫情后能够扛过来。

许德龙还记得,他重新穿上跑鞋沿着熟悉的江边绿道跑步的情景。那时候,武汉的疫情刚刚稳定,许德龙还特意带上了口罩,由于刚刚康复不久,他跑步的速度很慢,但仍有一种虚弱感,心率升得很快。他慢慢调整速度,跑到空旷的地方摘下口罩,开始大口呼吸。

许德龙还记得,那一天江边路段车还很少,周边写字楼里也大多数都黑着灯,街道上感觉空荡荡的,一些临街商铺也锁着门,他知道,这些商铺多数恐怕都不会再重开了。

时间随着许德龙跑步的脚印向前,慢慢地,他发现街道开始热闹起来。到了六月份以后,小吃街也开始慢慢回归了,夜摊也回来了,顾客也多了起来,一些商铺重新开张,还有一些换了招牌也开门迎客。晚上路边小吃的炊烟告诉在跑步的许德龙,武汉又回来了。

实习生 张睿 统筹/张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福建莆田本轮疫情在院患者降至48例 康复人员开始捐献血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0-08
石家庄本轮疫情首批康复者捐献恢复期血浆
中国新闻网 2021-02-05
武汉一新冠肺炎康复者先后10次捐献血浆
中国新闻网 2020-07-21
武汉血浆救活吉林奶奶 35800毫升“武汉热血”驰援全国各地
长江日报 2020-06-22
视界 | 以色列:捐献血浆
新华社 2020-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