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金融街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全国不足四分之一;2025年,这一比例已升至三分之一,占北京市比重逾70%,贡献全市约70%的金融业税收。论坛的磁吸效应持续显现:2021年至2025年一季度,金融街租金水平、十年历史平均吸纳率等指标均居全国领先,2025年初法巴天星财险、国联民生证券等机构相继入驻,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较2012年增长超一倍。
人才方面,论坛每年吸引上万名金融人才参与,带动北京金融从业人员突破80万人,形成涵盖监管、经营、研究的全链条人才体系。
论坛推动北京形成“金融+科技+产业”的协同生态。在科技领域,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科技贷款余额超4万亿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基金14只、落地规模超130亿元。2025年论坛期间签约的12个科技金融项目,预计带动融资超500亿元,进一步夯实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在政策创新上,北京持续先行先试。论坛上提出的股权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等政策,正加速落地实施;截至2025年8月末,北京已完成93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金额54.69亿元,77笔基金份额质押业务融资超300亿元,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北京经验”。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
论坛使北京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首善窗口”。2025年论坛境外分会场增至5个,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区域,阿联酋投资部、瑞银集团首次承办专题论坛,使北京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
从2012到2025,金融街论坛的14年变迁,是中国经济金融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更是北京从国家金融中心迈向全球金融高地的真实写照。
一年一度的金融街论坛年会,则是北京这座城市金融力量的具象化表达。
实习生 李如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贺梦禹 温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