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主题为“生态共建:深化金融与科创产业全球协调发展”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企业家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接续出台,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持续推进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金融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郭兰峰表示,金融与科创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推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向关键技术领域和前沿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为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稳健的全球科创金融网络。
“科技与金融,是互促共进的‘双螺旋’关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应用,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发展,而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需要多种金融力量接续发力,加强协同,共建生态;金融机构要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洞察客户需求,把服务重点放在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上,着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围绕“未来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科创驱动金融服务变革”“科创金融全球协同分工”三大主题,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分享交流。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围绕“深化金融与科创产业全球协同发展”主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大力发展未来科技产业,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抓手,既要下功夫自主创新,也要加强对外交流。他提醒广大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和算力服务等关键领域的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择优选用有经验、有实力的网络安全合作伙伴,通过“抱团出海”、安全软件预装、共建跨境安全响应机制等方式,守好企业发展“生命线”。
此外,齐向东表示,未来科技产业“走出去”势必要实现与金融力量的全球协同发展。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未来科技企业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仍面临诸多难题,亟需金融支持。他呼吁广大金融机构关注到当前科创企业出海过程中的实际诉求,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类项目设立专项贷款,推动科技金融与未来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国家、金融机构、科技产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涛表示,科技创新正在快速改变金融的生态模式和产品服务的供给方式,保险业要更好地服务百姓,就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准确把握人们对养老资金缺口的需求,让合适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更精准地触达客户,不断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政企业务群总经理王立平表示,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必然伴随高质量的金融协同,需要跨境融资、结算、风险管控等综合化服务;依托金融机构高效的境内外平台协同支持,企业能够获得多样化的金融支持,有助于大大增强其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
会议现场,还举行了《金融与科技产业共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合倡议》发布仪式。12家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与天工具身机器人一起宣读了12条措施,现场与会人员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联合倡议。同时,现场还举行了“生态伙伴计划”启动仪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