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仅是活动的提供者,更是要去赋能每一位长者,让他们成为自己晚年生活的主角,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2025年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大会”上,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表示,“提升文化养老的品质,关键在于从供给思维转向赋能思维转变。”

10月28日上午,2025年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这是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首次在敬老月期间举办服务银龄人群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老年合唱团队齐聚苏州,共同展现新时代银龄群体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中国银龄合唱大会就是一个缩影,展现了当我们把“养老”的视野拓宽到“享老”,把“文化”的活力注入“养老”的日常,所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徐建中表示。
中国银龄合唱大会艺术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合唱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培智在致辞中生动阐述了合唱为老年人带来的“健康四重奏”。他谈到,合唱第一重是“快乐”,如“声音瑜伽”般释放压力;第二重是“陪伴”,在合唱团中找到归属感;第三重是“健脑”,锻炼记忆与思维;第四重是“气息”,有益心肺、提升精气神。他衷心希望中国银龄合唱大会能持续举办,“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养老新趋势:从养老到享老》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新时代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老年朋友们要树立六个新理念:积极养老观、主动健康观、独立自强观、积极参与观、终身学习观和临终关怀观,从这六个维度去实现积极老龄化。吴玉韶强调,年龄不应该被数字定义,呼吁发掘低龄老年人的巨大潜能。提倡“养老养老,越养越老;干活干活,越干越活”,工作、学习与社会参与,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此次大会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老年合唱团,还吸引了一批中老年朗诵爱好者。原央视《曲艺杂坛》栏目主持人汪文华与十方融海梨花朗诵团带来的《中国老人颂》,获得了全场掌声。““养老不再只是护理和医疗,更是随着老年人口结构的变化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精神消费市场。“专注银发群体文化素养提升的智慧服务平台梨花教育CMO王德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视角来看,AI一是能够解决不会用的问题:用语音操作、一键呼救等技术,降低数字门槛,保障安全;二是能够解决社交孤独的问题:通过线上课程、兴趣社群,帮银发群体结交新朋友,找到归属感。二者结合就让互联网和AI技术从工具的单一属性向智慧生态去演进,由此新的银发平台出现,让银发群体能学习唱歌、朗诵这样的新才艺和新技能,获得成就感。”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团队为大会开幕式上带来了一场题为“文化服务人民 助力文化养老”的综艺演出。这个团队拥有老艺术家志愿者500余人,线上线下开展服务活动27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2000万人次,是国家银龄行动的积极响应者与践行者。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莉接受采访时表示:“老艺术家文化志愿工程旨在用爱心温暖社会,用艺术服务人们,将优质文化资源送达基层,惠及更广泛的人民大众,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赋能,同时为充分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会,展示银龄风采发挥积极作用。”



2025年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大会将持续举办到10月31日,合唱展演之外,主办方还为银龄合唱团准备了合唱快闪、文化考察、银龄市集、康养活动等,让这场大会成为重阳节期间的一场跨界文化体验之旅,也是主办方在文化养老模式创新上的一次积极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