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酒店后发现针孔摄像头怎么办?顾客被偷拍后酒店能否因“不知情”而免责?谁来保障客人住宿期间的隐私权?近年来发生在酒店与民宿行业的偷拍事件屡见不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此,新修订的《广东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在全国率先明确了旅馆有防偷拍的责任,要求旅馆确保客房内没有安装偷窥、偷拍、窃听等设备,新规已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广东大多数酒店已配备或正在配备反偷拍反窃听探测仪器,有些酒店还制定了客房安全巡查制度。受访专家表示,旅馆业理应守好反偷拍第一道防线,但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偷拍乱象,还需多方合力,从源头上斩断非法偷拍产业链。
偷拍事件纠纷频发
“我们第一时间向属地公安部门主动提供了相关时间段的安保监控录像。”近日,针对有女网友发视频质疑被无人机偷拍一事,惠州双月湾某度假酒店相关人士表示,会全力配合警方及无人机厂商调查。
据了解,今年1月初,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入住双月湾某酒店时,发现有无人机在阳台悬停,因此怀疑隐私被偷拍。后经警方查阅监控视频,确认有无人机在附近飞行,但未发现悬停在客房阳台外的情形。
外部无人机偷拍涉嫌侵犯客人隐私权,旅馆是否应承担责任?佛山的林律师认为,外部无人机偷拍属于旅馆不可控因素,旅馆有全力配合警方调查义务,但不应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根据新规第九条,旅馆应当确保客房内没有安装偷窥、偷拍、窃听等设备。显然,外部无人机不是安装在客房内的设备,也不是旅馆所属或所能支配的设备。”林律师说。
发生在双月湾的偷拍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旅馆偷拍事件,导致住客和旅馆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去年8月,一对情侣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酒店发现房间有摄像头,事后酒店只愿提供代金券作为补偿,他们便给酒店写下差评并将事件曝光至网上,随后他们被该酒店的员工起诉;在江苏连云港市某酒店,一名住客在房间内发现摄像头后向酒店讨要说法,但酒店却称摄像头是客人自己为实施敲诈而安装的,事后双方都报了警。
“偷拍设备的安装者是直接侵害人,应承担主要法律责任。但涉事的旅馆有保障住客隐私权的责任,即便旅馆事先对偷拍行为不知情,也要对客房内被偷装摄像头承担责任。”林律师说,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新规可以理解为对该条款的细化。
建立起反偷拍机制
“我每次出差都会带上‘神器’。”今年1月底的一天,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某连锁品牌酒店宾客满堂,正在大堂沙发上休息的周小姐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同事曾有过住酒店遭遇隐藏摄像头偷拍的经历,自此她就有了出差携带防偷拍探测仪器的习惯。
大堂经理赵先生表示,新规出台后不久,酒店便收到了派出所的提醒,紧接着他们就配备了反偷拍、反窃听探测设备。
“新规对旅馆来说有很好的督促作用,旅馆会主动加强对各客房的排查。客人隐私权保障好了,旅馆也会因此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赵先生告诉记者。
周小姐认为新规很有意义,但在她看来,想要根除偷拍现象并不容易。“比如,酒店前面检测完,偷拍者事后再安装摄像头怎么办?酒店如果有内鬼怎么办?”不少网友在网上也表达了此类顾虑,“不能过于依赖酒店,因为时间久了,酒店工作人员巡检时难免走过场”。
“我们客房管理人员会对服务员清洁后的客房进行二次检查复核,确保正常后才对外进行预定。”针对消费者所担心的问题,广东迎宾馆前台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广东迎宾馆已采购防偷拍的安检设备,并形成了防偷拍巡检工作机制,客房服务员在清洁时会按照程序检查客房设备,发现异常会第一时间上报;广州天河区某小型旅馆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已收到有关部门通知,该旅馆已将防偷拍检测设备纳入采购计划;琶洲地区某酒店的一名安保人员告诉记者,该酒店除了例行的安全排查,还可以根据客人要求,上门提供安全检查服务。
“在反偷拍方面,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酒店也需加强对房务部一线人员的培训。”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说,去年年底,该协会协同广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组织召开了酒店业治安管理防范工作座谈会与服务质量提升专题培训。会后,广州不少酒店开始加强对房务部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升一线人员安全判断能力。
加强治理完善刑罚
目前,偷拍已形成黑色产业链,涉及产、销、装、拍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分工,都可以获取非法利益。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戒指摄像”“内窥镜探头”等关联词,都会弹出大批商品链接页面,而且排在前列的商品销量动辄数万、数十万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安装偷拍设备,制造恐慌,意图提升反偷拍检测仪器的销量。
去年年底,按照公安部指挥部署,河北、四川、内蒙古、河南等多地公安机关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成功打掉一个通过非法安装“偷拍摄像头”、自导自演炒作偷拍现象“泛滥”、渲染制造恐慌情绪,最终达到销售伪劣“防偷拍检测仪器”非法牟利目的的违法犯罪团伙。
受访专家表示,要想彻底遏制偷拍乱象,还需从源头上发力。
“在电商平台上售卖针孔摄像头的商家,已涉嫌构成非法销售窃照专用器材罪。”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齐风敏说,针孔摄像头类设备,通常符合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定义,电商平台的商家一般不可能取得国家安全部门的销售许可。
“单凭治安处罚可能难以遏制偷拍行为。针孔摄像等技术的发展使偷拍成本降低,而互联网又让隐私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倍增,两者叠加导致偷拍的危害性已今非昔比。”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认为,防范偷拍,旅馆通过频繁排查以及加强员工培训,都是较大的成本支出。如果相关部门要介入管理,尚需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否则有可能构成对旅馆业经营的过度介入。
全国政协委员花亚伟认为,为保护公民隐私,斩断偷拍产业链,应完善立法,针对偷拍等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在刑法中专设“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罪”。
文/章宁旦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