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村振兴在京华大地开花结果,形成了大量生动实践。1月26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北京市乡村振兴“十大事件”。
农业中关村“1+7”发展新格局初步成型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一、习近平总书记给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充分肯定了乡亲们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并依托长城资源走上了致富路的成绩,勉励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北京市粮食单产同比增长14.5%
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同向发力,实施粮食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3万亩、产量57.6万吨,分别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54.4%、42.2%;粮食平均亩产407.7公斤、增幅14.5%。
北京市粮食单产同比增长14.5%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三、“百千工程”充分导入市场资源激发乡村活力
出台《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着力推进“百千工程”12个示范片区建设,引进新主体150余个,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2宗,涌现出昌平区辛庄村、通州区唐大庄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23·7”灾后农业农村“一年基本恢复”任务如期完成
门头沟、房山、昌平受灾区7.7万亩因灾绝收地块全部恢复种植,3.72万台受损清洁取暖设备全部修复或更新,155万平方米街坊路、1.79万盏路灯和761座公厕完成修复重建,91家受灾休闲农业园区全面恢复经营。
五、农业中关村“1+7”发展新格局初步成型,种业之都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成功举办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拜耳“耘远农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等项目相继建成,初步形成以平谷区为核心,海淀区等7个辐射区协同推进的农业中关村发展新格局。尹力同志调研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投入使用情况。全市种业收入127.34亿元。
六、华都峪口禽业“京红1号”高产蛋种鸡走出国门
与北京海关共建种质资源绿色通道,继2023年1.55万只“京红1号”蛋种鸡首次出口坦桑尼亚,2024年“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9095只再次出口非洲“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种鸡品质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京系列”蛋鸡品种出口“零的突破”。
七、北京市农村创业大赛实现4个创新高,科技类项目占比超30%
本届大赛在数量、质量、赛事规模和支持力度等方面均创新高。参赛项目集中展示了乡村人才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特色产业等领域运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场景的最新探索实践,大赛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显著提升。
八、全市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年碳排放量减少超过一千万吨
全市完成清洁取暖村庄改造3595个,住户清洁取暖率达96.7%。全年农村地区冬季取暖燃煤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了425万吨,年碳排放量减少超过一千万吨。
九、北京农民艺术节汇演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
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汇演在国家大剧院举办,300余名乡村群众展演《大美京郊十三区》等原创节目,吸引3000余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打造“接地气而不俗气”的城乡文化盛宴。
十、北京市出台乡村振兴产业综合发展政策,积极培育新主体
制定《北京市乡村振兴产业综合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择优支持项目43个,带动乡村产业投资6.5亿元,全市第七批1050名驻村第一书记帮助争取资金4亿多元,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