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潮席卷制药界:多家跨国药企完成重要收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5 15:20

近期,全球药企并购活动频繁,其中强生、礼来、葛兰素史克等公司宣布完成的收购案例总计超过180亿美元。

日前,强生公司宣布以约146亿美元收购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法的Intra-Cellular Therapies公司,延续了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扩张策略;礼来公司与Scorpion Therapeutics达成收购协议,潜在斥资25亿美元,这与礼来之前收购癌症生物技术公司Point Biopharma的策略一致;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将斥资11.5亿美元收购IDRx的主打候选药物IDRX-42,这与GSK之前收购BELLUS Health以获得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药物的策略相似。

从三家跨国药企披露的信息来看,大型制药企业正急于解决产品线短缺的问题,而收并购和license in策略被证实为最快捷且有效的途径,这为双方的交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跨国制药企业长期面临产品线短缺的困境!其实在几年前,就有几家全球前十的大药企被爆出主要管线面临专利悬崖,收入锐减,而寄予厚望的在研管线又进展不利,折戟沉沙。

“从当前收购金额方面看,跨国药企购买力还是很可观的,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在欧美市场也是比较常见的。”该分析师认为,未来跨国药企宣布的合作将不再扎堆肿瘤这个拥挤小组了,代谢、麻醉、免疫、皮肤、眼科、心血管、抗感染、疫苗等领域将全面开花,甚至也有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罕见病等深海领域。

跨国药企并购不断

从此次强生、礼来、GSK公布的收购信息来看,主要聚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道间质瘤领域。

强生公司宣布,已与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的生物制药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达成最终协议,将通过现金和债务相结合的方式,以约1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所有流通股份。通过此次收购,强生公司将获得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Caplyta(lumateperone)。这是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疗法,已获批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以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I型或Ⅱ型相关的抑郁发作。

此外,此次收购还包括一项处于2期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ITI-1284,目前正在评估其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精神病及抑郁症的潜力。强生公司还将获得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临床阶段研发管线。

礼来公司宣布收购Scorpion Therapeutics的PI3Kα抑制剂项目STX-478,该项目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的初步结果,特别是在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强效且有潜力成为best-in-class的PI3Kα通路抑制效果。Scorpion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小分子精准肿瘤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STX-478是一种每日口服一次的突变体选择性PI3Kα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1/2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其他晚期实体瘤。

STX-478旨在改善携带PI3Kα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PI3Kα突变是癌症最常见的驱动因素之一。在临床前模型中,STX-478针对多种PI3Kα突变体表现出强大的活性,同时在正常组织中避免了对野生型PI3Kα的抑制,从而克服现有PI3Kα通路药物的主要局限性。这种方法可能通过更深入的通路抑制提供更好的疾病控制,同时改善患者的耐受性。

GSK宣布以高达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专注于胃肠道间质瘤精准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IDRx。此次交易包括10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在药物IDRX-42达到监管批准里程碑后,可能支付的1.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IDRX-42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KI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旨在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GSK本次将收购包括IDRx的主打候选药物IDRX-42,这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KI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正在开发用于GIST患者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谈及目前跨国药企的收购方向,致同咨询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领导合伙人、致同咨询融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合伙人董慧慧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例如,赛诺菲收购Ablynx和Bioverativ,以及辉瑞收购Seagen等案例,均体现了跨国药企在并购决策中关注的几个核心因素:一是拓展产品管线,特别是在创新药领域,二是获取具有高市场潜力的技术或平台,三是加强在特定疾病领域的市场领导力。金额上,跨国药企通常偏向大额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技术领域上,则侧重于肿瘤、免疫、罕见病等领域,符合其长期发展战略。

“这也符合双方的预期。跨国药企希望通过并购获得领先技术,而中小型药企则希望借助跨国企业的资源加速市场拓展。”董慧慧说。

大型并购潮已到来?

海通证券研报显示,从全球市场经验来看,技术变革、资本市场驱动与企业治理改善是驱动并购市场活跃的三大主要动因。在部分成熟产业,企业通过并购提高市占率,技术变革打破竞争格局等情形出现容易催生并购浪潮。众多海外龙头医药企业通过外延并购手段实现持续扩张目标。

在近两年医药市场秩序整顿、创新药备受关注、出海BD爆发和各种管线涌现的大背景下,Biotech公司及其管线的技术创新性、未来市场前景和合理估值区间,是并购双方博弈的主要考量因素。

“对于MNC看项目来说,我们看到过去的BD交易中,大多是中国创新药企通过在ASCO/ESMO这种国际高端专业年会发布数据而吸引MNC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前述分析师指出,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医药第二大单一市场、在研新药管线总量也直逼美国,MNC可考虑在中国部署更多的商务和技术资源、提高汇报层级和权限,为高质量合作机会出现时提升响应速度、缩短决策流程和及时锁定优质项目。

一直以来,跨国药企这种考量的背后是对研发效率和成本的考量。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却未见显著提升。

德勤发布的《衡量医药创新回报》分析指出,MNC通过并购和许可授权,能够以较低成本、更多选择和更高确定性,延续对前沿技术和新一代药品的布局,从而实现收入增长。例如,跨国制药公司收入同比增长66.51%,辉瑞通过收购Seagen也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MNC往往会结合其对市场发展格局的深刻观察、对候选药品的创新性和数据表现的专业研判,来拟定合适的合作模式。

具体而言,在金额方面,双方主要基于产品创新性、资金需求和商业博弈,通过拟定固定费形式的首付款以及里程碑和提成等风险收益,来达成合作。在投资领域方面,很多MNC开始减少或放弃在多元化业务上的资源投入,转而回归并专注于他们传统强势的领域,他们倾向于从市场中精选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等具有领先优势的药品,进行收购或授权引进。

从当前情况来看,肿瘤、自免和精准治疗等领域的新一代产品,如LAE102抗体、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等以及mRNA肿瘤疫苗等,都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长期关注的价值。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AI制药兴起 生物医药行业迈上新台阶
上海证券报 2025-01-14
国产创新药企并购潮拉响,缘何本土企业出手少
第一财经 2024-12-21
全国首个跨国药企生物制剂原料药项目落地北京亦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2
当“天然并购体质”遇上风口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潮起
上海证券报 2024-11-19
6家知名跨国药企落户北京医药创新公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全球裁员上千人、出售中国子公司,跨国药企究竟怎么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05
第二届跨国药企北京行活动举行 共促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合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又一家跨国药企中国区换帅,GSK之后是诺华
第一财经 2024-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