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些决定性的瞬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17:00

最后的清算

“裕仁的投降真是救了我们的命”,美军地面部队参谋军官S.L.韦尔德(S . L . Weld)上校回忆道。他指的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帝国决定向美国投降。“按照当时的状况,我们根本不可能将训练有素的部队派往太平洋参加预定的进攻日本的行动。”事情何以至此?又是什么为美国人带来胜利呢?似乎从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起,这一胜利就已注定。是靠着两颗原子弹和天皇姗姗来迟的干预,在击败德国仅仅半年之后,就迎来了这又一场胜利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在战争的最后一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争能力所受到的限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美国人民不愿意承担巨大的牺牲,不愿意在如此遥远的地方与如此顽强的敌人继续这场战争。其次,各军种之间的竞争和国会在人力与采购政策上对政府的质疑,都阻碍了战事的进行。为了在这些限制条件下采取行动,美国的战略倾向于迅速推进并加快对敌人展开军事行动的节奏,最终以进攻日本本土结束。但是这一战略隐藏了很严重的矛盾,直到最后战役的前夜,才不得不对这些矛盾进行协调。

到1945年8月,计划进攻日本的美军部队经历了残酷的逐岛争夺战役,新的人员力量还没有到来。德国投降之后,美国陆军开始将士兵从欧洲重新大规模部署到太平洋。但是,直到进攻行动的第二阶段,即预计于1946年3月进攻东京周边区域时,这些兵力才能到位。与此同时,陆军也开始启动曾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服役的200万美军士兵的退伍工作。复员工作与同时进行的欧洲士兵的重新部署工作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意味着战争结束,另一方面则是战争继续,这在美国国内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在向单一战场的转换过程中,因为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需求,以及在主导士兵退役的政策上拒绝转变的态度,陆军开始遭遇坚决的反对。在进攻行动预定时间的前几个月,即1945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Joint Chiefs of Staff,JCS)保证将派遣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对付日本,这将使美国的后勤不堪重负,也将考验将领的军事谋划能力,引发各政治派别对发生经济灾难的担忧。

本书将对宏大战略的分析与小人物叙事编织在一起,从美国陆、海军士兵和陆战队员的视角,描画出太平洋战场上残酷的,且常常是骇人听闻的战斗场景。它突出了战斗、后勤和战略的相互作用,并时刻不忘战争的迅速完结是美军指挥官们的当务之急。

1943年,战争前景刚刚向胜利倾斜,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George C . Marshall)上将便发出警告,公众对战争的支持是有限度的,包括所需付出的牺牲和所需的时间。1943年夏天,马歇尔在全国州长会议上警告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前面还有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还要接受重大伤亡的痛苦考验,也会遭遇战争中不可避免的失利。”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怀疑美国人民对战争前景的理解,公众情绪在过分自负和失望之间摇摆,也令他担忧。1943年1月宣布的无条件投降政策,给了人民一个具体实在的目标,它易于理解,也满足了公众的感情需要。然而,从军事角度来讲,它需要美国进攻日本本土。马歇尔紧紧抓住进攻这一目标,因为尽管存在很多风险和巨大的挑战,但相比于封锁和轰炸的策略,它提供了一条更快通往胜利的途径。战争进程的拖延意味着失去公众支持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一场通过谈判达成的、不完全的胜利。

本书的叙述从1944年初开始,太平洋上的军事行动加快了节奏,进行了一系列战役,使美国军队抵近日本本土。全部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套运转正常的战斗体系,掌控各种错综复杂的战争因素,从南太平洋一路挺进到日本沿海。在战斗的考验中,计划被一次次地制订和修改。到1944年,太平洋上的战争态势已经彻底扭转。美军舰队、海军陆战队和部分陆军步兵部队,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队,已经止住了日本在西南太平洋挺进的步伐。通往美国西海岸的海洋补给线路得到保护,为了反击日军,美国的战争体系提供着充足的武器、弹药船、登陆艇、飞机、食品和人员。在西南太平洋战区(SWPA)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的指挥下,美国陆军在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下,从一个岛屿跃上另一个岛屿,夺取了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上千英里的北侧地区,防范日本人重新夺回它的企图,并成功登陆菲律宾。美国潜艇在南中国海摧毁了日本的海上运输。太平洋舰队迅速获得了新的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指挥这支舰队的切斯特·尼米兹(Chester Nimitz)海军上将挥师北上,攻占了中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让实施对日本的远程空中打击终于成为可能。

麦克阿瑟转向了另一条路,朝向菲律宾群岛的中南部和东印度群岛,尽管并未得到马歇尔的许可。至于麦克阿瑟野心勃勃的愿望清单上的其他事项,马歇尔与他的争论在本书的整体叙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麦克阿瑟坚持要求优先解放菲律宾,这限制了在靠近日本的地方开展更大胆行动的可能性,也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美国战略的水平永远无法超过他的战略水平。

然后就是战争本身。每一个战场的情况都十分糟糕;但是太平洋的战况又有其特别糟糕的一面。天气可以干扰北非、意大利和欧洲西北部的行动,尤其是在1944~1945年的严冬,这些地方的美国士兵落入疾病的魔爪,忍受着漫长补给线末端的匮乏状态。但是这些情况是间歇性的,可以通过既有设施的修复缓解,包括公路、卫生系统和铁路线。相反,太平洋的气候带来持续不断的艰苦和危险。太平洋上的美国士兵受到各种经昆虫和水源传播的疾病侵袭,导致了整个战争中最高的非作战伤亡率。一个美国兵在介绍新几内亚岛时,警告说:“这个地方本身就会与你们全力开战……你们必须随时警惕周边环境,那是一个沉默的敌人,它永远不会松懈。”为美国的前进部队提供补给,这项任务自身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第一个且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距离。太平洋的广袤挫败了美国人迅速了结这场战争的努力。从旧金山到马尼拉的往返距离是从东海岸到法国的三倍。当盟军开始登陆诺曼底的时候,他们的优势是可以在工业发达的英国集结兵力,只需跨越大约50英里宽的海峡,即可到达目的地。吕宋岛是美国部队为进攻日本进行准备的地方,从这里到日本最南端的主岛九州则有大约1400英里。太平洋上的战争是争夺空军和海军基地的战争,而美军只能一边向前推进一边建立基地,在前进的过程中带着必要的建筑材料、设备和人力。在太平洋上,一旦盟军的行动超出了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就再也没有现代化的港口能够解决维持部队推进所必需的大批人员和物资问题。情况往往是,补给物资不得不依靠停泊在岛屿海岸外的船只转运上岸,再依靠履带车辆拖过海滩。运输能力不足且缺乏训练有素的建筑和工程营,都制约了行动,而随着美军在战争的最后一年距离日本越来越近,这个问题变得愈发严重。

运往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在抵达最终目的地之前要在海上度过几个星期的时间。一俟到达,他们就要面对极其顽固的敌人,从那些入侵者手中夺回每一寸土地都会让他们付出高昂的代价。日本的战争信条强调以精神上的狂热对抗美国人的物质优势。在战术上,哪怕结局是要么取胜要么战死,日军也要顽抗到底,他们多采用夜战和渗透的方式,并熟练利用地形。投降是不可想象的。1943年,在突尼斯的德国非洲军团(Afrika Corps)投降的时候,英军俘虏了超过12万德军官兵,包括一位上将及其参谋人员,一共12位将军。1944年,盟军解放法国的时候,又俘获了20万德军。随着战争的推进,盟军俘虏的德国军官越来越多,以至于英国人在乡下为他们设立了一处特别的居住区。相反,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从来没有成建制的日本帝国陆军投降,直到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天皇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在现代战争历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日本军官选择战死而不是投降,以自杀或者率领部下对美军发动绝望的“万岁冲锋”(Banzai Charges)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日本士兵在战斗中也体现了其军官那种强烈的宿命情绪。临近战争的尾声,出现了单个的或是小股的日本士兵投降,但大多数还是在结局早已确定的情况下继续战斗。这就意味着,美军士兵和陆战队员不得不把残存的日本兵从洞穴和沟谷中的设防阵地里面驱赶出来,或者追踪着他们穿越热带丛林和菲律宾那些令人生畏的大山。美军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封锁山洞,或者摧毁途经的据点。在这样的“扫尾工作”中美军所面对的危险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一种感觉:这是一场歼灭战,敌人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决绝地坚持战斗,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杀死尽可能多的美国人。

在欧洲,当战事进入德国境内,敌人的力量逐渐被削弱。而在太平洋,从一个岛屿前进到下一个岛屿,直到本土各岛,任务却变得越来越艰巨。到1945年春季,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菲律宾的解放、硫磺岛(Iwo Jima)战役和冲绳岛(Okinawa)战役使美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热带环境和敌人一起削弱了步兵的实力。举例来说,菲律宾莱特岛上的第24师忍受着持续不断的大雨。灌满泥浆和雨水的散兵坑浸透了士兵的双脚,脚上的皮肤皱缩,脱鞋的时候就会被扯烂。时常还要展开肉搏战。士兵如果生病,那么只有在体温达到103℉时,才会被送进医院。通常情况下,只有空投才能将食物送达战场上的部队。步兵战斗的时间越长,出现战斗疲劳的情况就越多。

这些对战争最后一年里太平洋战场的记述,密切关注了在现实和战略两个层面上影响美军作战行动的限制条件。在战略层面,最重要的或许就是“欧洲第一”战略。在战事刚刚开始时就制定的这一政策将美国的大部分资源投到对纳粹德国的作战中。一旦战事焦点转移到太平洋,美国就必须面对这个地面部队主力尚未投入使用的敌人。更重要的是,两个国家的军事领袖都认识到,美国取得胜利的最大障碍是美国民众和他们的代表是否愿意支持征服日本所需的超越常规的手段。这种对大后方的担忧,促使陆军在欧洲胜利日(V-E Day / Victory in Europe Day)之后,决定实施部分复员。复员计划于1944年公布,设计时听取了大量士兵的意见,并反映了他们的诉求,即复员率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个人服役年限、战斗经历、作战英勇表现和家庭义务。除了没有顾及有士兵退伍的那些战斗单位的整体战备状况,该政策还公布了退役所需达到的分数,这对于太平洋上的美国士兵和原定要从欧洲重新部署以对付日本的300万美国陆军和空军士兵而言,错误地刺激了他们回家的愿望。

1945年5月德国的投降引起后方人们普遍的期待:取消战时配给制度并放松经济管制。但是,军方的太平洋战略却不容许任何的喘息机会。在冲绳取得代价高昂的胜利之后,虽然貌似进入一段波澜不惊的间歇期,公众却依然担心将会迎来更加血腥的战役。一直以来,东京广播电台都在柔声细语地念叨,一种相对缓和的无条件投降政策可能会使日本的军阀们坐到谈判桌旁。

于是,1945年夏季迎来了最后的清算,它使美国的战略陷入一片混乱。推迟甚至取消进军日本本土的计划似乎成为可能,这为美国在最后时刻更换战略、减少战争目标开辟了道路。8月,原子弹的投放打断了对战争目的日益激烈的争论,在似乎不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做了决定,掩盖了美国的战略曾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日本人的抵抗和国内民意的分裂。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死敌:太平洋战争,1944—1945》带你重温太平洋战争的终极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历史|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对比——《里斯本丸沉没》周边的那些事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1
历史|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对比——《里斯本丸沉没》周边的那些事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1
日本自卫队“大东亚战争”表述引发网民警惕 中方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9
历史|全景展现宏阔细腻、触动人心的太平洋大战画卷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04-02
日本偷袭珍珠港80周年 赵立坚:日方应端正态度深刻反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07
美国正在秘密准备“世界大海战”
中国青年报 2021-08-12
王毅: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污染水处置 应当也必须在阳光下运行
外交部网站 2021-07-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