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领跑全国
北京日报 2024-12-05 10:35

年终岁尾,北京文化企业亮出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987.9亿元,占全国比重16%;同比增长7.2%,高出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776.2亿元,同比增长8.0%。

这份成绩单引人关注之处还在于,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新业态发展态势强劲。北京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11449.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达71.6%,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的比重达27.5%,高出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

新兴技术助力文化新质生产力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北京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文化新业态、文化新消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分项指数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面对这份成绩单,做了进一步补充。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纷纷探索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北京迈出了坚实步伐。

据统计,北京已推进8批次9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备案总数近40%。截至今年11月中旬,北京市头部大模型注册用户数达3.1亿,百度、抖音、智谱、月之暗面等企业通过API接口服务全国超1.4万家机构,日均调用3.16亿次,示范带动效应凸显,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服务文化科技类企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北京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强大助力。快手科技副总裁、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张迪告诉记者,可灵AI服务自今年6月发布以来,用户已超过500万,累计生成超过了5100万个视频和超过1.5亿张图片,技术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可灵AI所塑造的新一代视频生成平台,正在打开AIGC创作的全新时代,成为视觉行业内容创作的新质生产力与工具。”张迪表示,影视文娱是AIGC应用落地最快的领域之一,包括可灵AI在内的技术革新,正在极大地降低视频内容制作的门槛,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近期,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等9位知名导演,共同发起的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将于12月6日正式上线。

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背后是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的持续领先。在张迪看来,《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是对北京AI产业发展的再一次强力推动,若干举措详尽描述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计划表、路线图,为企业创新的重点突破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以可灵AI为代表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图文生图大模型以及基座大模型等,坚定了我们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信心。”对此,曾繁文也认为,《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既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又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对于北京市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化产业高度融合,成为发展新趋势

在北京,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提质增速,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深耕“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在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消费、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带动网友实地打卡取景地,台词“北京到底有谁在”全网传播,“黄玫瑰拿铁”等联名衍生产品火爆热销。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热播破圈,大美北疆成为观众心中的“诗和远方”,使当地旅游旺季提前了两个月,同名图书销量增长数倍。

在舞台上,产业融合同样势头强劲。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推出首批包括西区剧场、中间艺术区、隆福寺大麦新空间在内的15家演艺空间培育类项目。不仅如此,北京大力支持包括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新现场舞台艺术云演艺、“大戏看北京”云演播线上展播等在内的5家线上演艺服务平台项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正在面向全市征集演艺空间培育类项目,培育打造体现文旅融合的演艺新业态、新场景。”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科技赋能文旅消费新场景,文旅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度。北京市文旅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中,创造出更多新型的消费场景,利用新技术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奖励飞览天下沉浸式飞行体验馆、乐多港卡乐星球“元宇宙”沉浸式主题景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夜游等8个项目,连续举办“骑游北京·骑趣首钢园”“骑游北京·骑遇大运河”“骑游北京·畅骑中轴线”活动,打造“骑游北京”品牌,将自然风光、企业文化、文化艺术等丰厚资源进行创意整合,让其与公众实现亲密接触。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引领文化新时尚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总体思路,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大力推进国家和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蓝色光标、京东方、利亚德等16家单位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

京东方艺云近日在王府井百货大楼推出《灵境-未来灵感世界》沉浸式展览,走进“时空任意门”,仿佛能带观众穿越不同的历史时期,感受岁月的变迁。“纹韵华章”,则通过巨大的环形屏展示纹样的演变,观众也能在互动区创作自己的数字作品。

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艺云科技董事长姚项军说,总面积4008平方米的艺云数字艺术中心,集数字艺术展览、科普研学、数字文创、联盟基地、艺术咖啡等多功能于一体,今年10月开放以来,已通过数字展览《灵境-未来灵感世界》和《敦煌超宇宙》,吸引超过4万人前来观展、互动。

在北京的文艺舞台上,新技术赋能文艺创作,创造出越来越神奇的观感体验。音乐剧《亦梦亦真》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舞台空间中充分运用冰屏、3D Mapping投影、全息纱、全彩激光灯等新技术,呈现兼具科技感、现代感、时尚感的舞台美学。文化评论人林云点评道,“科技对舞台艺术的参与、影响已经相当全面且深刻,真正有意义的话题并非应用与否,而是如何应用更有效果。”

当古老文物与科技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法海寺壁画作为中国三大壁画之一,历经近600年依然保存完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今,33块数字大屏、44台投影机、1座3D球幕影院,以及3D全息投影、多通道智能投影融合、沉浸式裸眼3D、数字复原技术、高精度虚拟数字人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法海寺壁画每个细节都得以逼真呈现。法海寺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艺术馆是全国首家全沉浸式数字化展厅,2023年1月18日对公众开放,已接待观众几十万人次。

“年初,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对优秀企业、优质项目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为我们电影企业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提供保障。”追光动画总裁于洲表示,追光动画出品的动画片《猫与桃花源》中猫的毛发制作采用了高精度CG解算,一只猫的毛发高达600万根,其制作标准和流程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追光动画而言是一项重要技术突破。而制作《猫与桃花源》时攻克的毛发难题,之后也直接应用于《新神榜:杨戬》中申公豹的坐骑,技术就像“滚雪球”一样积累起来。“今年上映的《白蛇:浮生》中,金毛犼的毛发数量甚至超过了1000万。”于洲说。

文/记者 路艳霞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