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情感咨询相关内容颇受关注。但是,此类服务也存在诱导高额付费、咨询师与机构资质不明、合同暗设霸王条款、服务完成度难以界定等诸多问题。(11月4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一名女性与男友分手后为挽回感情,先后支付了99元、2980元购买一对一沟通课程和专业顾问指导方案,最终却未能成功复合。另有一名男性,前后花了约2万元购买情感咨询服务,想让情感咨询师帮助追回自己表白失败的女生,同样没能成功。之后他想终止服务和申请退费,却遭涉事机构威胁:如果坚持退费,将进一步破坏他和那名女生的关系。
这些所谓的“情感导师”“情感咨询师”,其实很不靠谱,且往往涉嫌诈骗。他们打着情感与心理咨询服务的幌子,所谓资质证书都不是官方机构认定——据介绍,2017年起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相关资格认证,目前并不存在具备官方效力的此类资格证书。此前,武汉警方披露一起诈骗案件,涉案的多名“情感导师”年龄仅20余岁,之前的职业是厨师、汽修工等。
同时,在咨询过程中,消费者可能泄露自己和前男友或前女友的个人信息,存在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的风险。一旦上了“情感导师”的圈套,还可能面临退费纠纷及其他麻烦。
还应注意到,有的“情感导师”虚头巴脑忽悠人,输出偏狭、错误的婚恋观念。有的在自己的所谓课程资料中,大谈特谈“爱的能力”,却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与分析,甚至公然宣扬不正确的婚恋观。
对于这类情感与心理咨询服务乱象,需要相关机构依法治理,也需要消费者对婚恋关系有清醒、理性的认识,要看到婚恋关系本质上考验的是双方的相处能力和全面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不是简单的你侬我侬的情感依恋和喜爱,而是关涉多个层面内容的综合性构成,包括各自的个性特点、与异性相处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收入水平等,且往往会受到各自家庭背景、成长过程、工作生活现状等因素的影响。
婚恋双方情感的破裂,往往有着具体且复杂的原因。在此情况下,不顾或无视真实的实际,想当然寄望于“情感导师”帮自己挽回感情,就可能走入误区,徒耗钱财、精力和时间,甚至陷入法律纠纷及多种麻烦之中。因此,在修复婚恋关系的问题上,与其求助于不靠谱的“情感导师”,不如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全面提升与人特别是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在婚恋关系中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做好合格和优秀的自己。
文/茅亩
漫画/王铎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