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见刊了!我与绵阳师范学院的王成斌老师再度合作,在国际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发表了来自四川乐山一溶洞内的隐翅虫新种——李泽雨穴毒隐翅虫Domene lizeyui Wang & He, 2024,种名以好友、新种采集人之一的李泽雨先生命名……”
10月19日下午,成都电气工程师何力在朋友圈里分享这一喜讯。他表示,新发现的新种栖息于溶洞深处的无光地带,虫体修长,缺少色素,复眼退化几近消失,是典型的真洞穴生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真洞穴隐翅虫”,之前在欧洲等地已有发现,但在中国尚属首次。这一发现,也填补了中国洞穴生物多样性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采样途中偶然发现新物种登上国际分类学期刊
隐翅虫躲藏的那块石头,是23岁的攀枝花小伙李泽雨搬开的。李泽雨是一位昆虫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去年5月,他受朋友之托,与何力去四川乐山的淘金洞中调查一种洞穴鱼类。在经过一个狭长的水蚀洞道翻石头时,他突然发现石头下方有一只从未见过的隐翅虫。
凑巧的是,就在一个月之前,他从隐翅虫相关研究学者处了解到,国外已发现这一类生活在洞穴里的隐翅虫,但国内一直没有发现,“所以我大概知道它长什么样,也预先知道可能会发现,但没想到会那么快。”在发现隐翅虫后,李泽雨非常兴奋,立马叫住了走在前方的何力。两人在采集试管里垫上湿纸巾,将隐翅虫活体带出洞穴,交给了绵阳师范学院动物学博士王成斌进行研究。
10月18日,国际分类学期刊《Zookeys》杂志发表了以王成斌与何力为作者的文章——《我国首次发现真洞穴隐翅虫》,内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新种真洞穴隐翅虫的分类归属、形态学特征以及栖息地生境等内容,该新种以李泽雨的名字命名。
李泽雨在成都读大学,他告诉记者,此次解锁的穴毒隐翅虫体长约1.3cm,有着很典型的洞穴化表现,比如复眼退化、体色变淡、身体及附肢细长,也丧失了飞行能力。何力介绍,洞穴动物顾名思义是指所有生活在洞穴环境中的动物,而根据洞穴动物对洞穴环境的适应程度从高到低,又划分为真洞穴动物、喜洞穴动物以及偶洞穴动物。
真洞穴动物也称全洞穴动物,是指无法在洞穴黑暗环境之外完成其生命活动周期的动物,它们完全依赖于洞穴环境,只有在洞穴中才能生存和繁衍。因长期演化,其在外部形态上已呈现出明显的洞栖适应特征,例如眼睛退化或消失、体色变淡或缺失、身体修长、附肢细长、感觉器官(触角和足)发达等。常见的真洞穴动物有盲螈、盲鱼、盲虾、盲步甲、部分马陆、灶马、伪蝎、潮虫和蜘蛛等,此次发现的新种就符合真洞穴动物的特征。
以成都为中心探索 多个新物种被发现
何力告诉记者,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可溶岩分布范围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许多没有人类踏足过的洞穴,而国内在洞穴昆虫和其他生物的探索上相对国外较为滞后,因此那些未知的东西,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近15年来,中国开始有更多昆虫学家和生物学家探索洞穴,发现了不少新物种。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洞穴生物学的知识,也凸显了中国洞穴生态系统研究的潜力和重要性。
何力和朋友主要的探索区域也位于“地表以下”。此次已不是他和朋友们首次发现昆虫新种,早在几年前,他们就相继在四川彭州一天然溶洞内发现一个新属新种“周超穴隘步甲”和一个新亚属新种“李圆蜀盲步甲”,前者是隘步甲族在全球发现的第一个真洞穴种类。
此外,还有“午苏伪鹿天牛”“何氏黑禅”“周超棒角甲”“普贤星天牛”等。从2017年至今,何力与朋友们共计发现并发表了34个新物种。他们采集昆虫标本的主要活动地点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尤其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成都周边山脉,例如龙门山脉。
同时何力也提到,人类应关注对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前在城市周边就能观察到很多种类的昆虫,现在只有在远离城市的山区才能找到更多种类”。李泽雨也表示,他们有时在进入洞穴探索时,也会在洞穴河流底部发现从洞口冲刷下来的生活垃圾,“有些人会将垃圾就近扔到洞穴口。”这对保护洞穴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不利的。
电气工程师跨界搞昆虫研究 这项小众爱好助力环境保护
何力的另一个身份是电气工程师,李泽雨也把他当作带自己入门的“大哥”。
从儿时起,何力就有当“昆虫学家”的梦想,在大学毕业进入四川周边深山中参与项目建设的四年里,他大部分工作都在野外,除了晚上守灯,假期的白天,他还会出现在周边的山上“寻虫”。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笔年终奖,就花在了昆虫上,买了一个微距镜头、在家里弄了间“虫房”养昆虫。后来调回成都后,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参与采集,并自筹资金支持昆虫研究,他调侃地将其取名为“力哥自掏腰包自然科学基金”。为了能进洞,他又加入了四川洞穴探险队,学习SRT(单绳)技术……将业余爱好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何力说,在成都,与他有同样爱好的人很多,“大约100-200个”。他们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在网络上将相对小众的昆虫爱好者汇集起来,相互间还会通过线下活动进行交流,并在采集时互相配合。
“虽然昆虫属于较低等生物,但通过定点调研考察,我们可以得知人类活动对某些物种栖息地的影响。例如,如果观测到某个物种的频率明显下降,说明其栖息地正逐渐被蚕食。”在他和李泽雨看来,寻找、研究新物种是有意义的,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边缘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丰富,但同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需要被关注,采集活动不仅是满足个人爱好,也对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定有潜在贡献,通过监测特定物种的变化,可以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促使城市决策者加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最后,说起为何喜欢昆虫?23岁的李泽雨说,昆虫虽然是小生灵,但如果对它有足够的了解,就会发现它非常精致,它们像是大自然中的艺术品一般,经过几亿年的演变,有着精巧的身体结构,人类无法复刻。
“其实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跨越时间的维度去探索、去了解,也是在探索生命的奥秘。
文/章玲
编辑/倪家宁